五一假期,漯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统筹调度下,按照“三结合五统筹”要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文化赋能、消费提质、安全护航”为主线,紧贴春夏之交季节特点和五一假期游客需求,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精心策划活动,优化产品供给,强化宣传推介,提升内涵服务,吸引外地游客,拉动假日消费,实现了文旅体市场“人气旺、消费热、秩序稳”的目标。
一、文旅盛宴精彩纷呈,全域联动燃动假期
(一)主题活动“引流量”,沉浸体验焕新意
围绕“乐享四季游沙澧”主题,市文广旅局牵头策划了2025年漯河市食品文化旅游宣传月活动,以七大文旅提升项目为引领,统筹开展景区联动、赛事联盟、美食联评、群众联欢、文创联展等系列主题活动70余项,带动景区客流同比增长11%,央视4次报道漯河假日活动,省级以上媒体累计宣传报道40余次,市级媒体宣传报道80余次。食尚年华景区举办五一电音派对,开展亲子游项目,吸引大批量家庭团队进园游玩,帐篷露营、自助烧烤等活动热闹非凡,小商桥景区开展宋朝集市、十二花神古桥巡游等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宋朝集市生活盛况,观赏糖画、剪纸、漆扇、布老虎、花伞等非遗传统文化,南街村景区开展器乐演奏、古筝合奏、舞蹈、戏曲表演、南街村产品秀等活动,为广大游客奉上一场戏曲盛宴,漯湾古镇景区开展“五一欢乐行文艺进景区”主题演出,威风锣鼓、字圣迎宾、漯湾有礼、民俗表演、水韵漯湾、花船巡演等活动丰富多彩,雪霁花海景区举办“奇幻嘉年华”主题活动,将烟花、马戏与音乐有机融合,通过舞台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强化沉浸式体验,打造娱乐盛宴,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二)夜间经济“添活力”,光影潮玩聚人气
沙澧河景区启动“灯映沙澧 春邀万象”沙澧河春灯会,推出文创潮玩+神仙美食、沙滩篝火音乐会、“真冰奇遇”夜间冰上灯光秀、冰上Disco节目,常态运营沙澧游船、豫夜巷、金沙滩“漯河宴”、银滩灯光秀等项目,神州鸟园开展多巴胺艺术展,上演打铁花、风火轮、火壶、喷火、飞天凤凰等八大非遗花火,为市民游客提供“美食+购物+娱乐”的链条式业态供给,拉动夜间文旅消费,点亮“越夜越精彩”假日经济。
(三)文化惠民“暖民心”,公共服务提质效
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五一期间延长开馆时间,全市文化场馆举办了雅之韵生活艺术讲座、“劳动谱华章·书香润心田”主题书展、许慎生平展、“翰墨生涯”许嘉祯先生书画艺术回顾展等惠民活动220余场次,惠及群众13.6万人次,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
二、消费潜能加速释放,市场活力再攀新高
(一)多元场景“促升级”,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市文广旅局、市总工会、市文联等单位,联动商业综合体、景区推出“景区+餐饮”“非遗+购物”等组合消费套餐,在万达广场和金街举办了首届非遗展演年五月主题曲艺流芳专场演出、“艺韵沙澧乐游五一”漯河市文联系统艺术展演周、五一“博”物志、漯河市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开幕式等活动,为万达商圈持续引流;华豫佰佳超市昌建广场店开业至今现场火爆,汇聚了超市、零售、休闲餐饮、亲子娱乐等多元业态,形成了“商业+文旅”协同效应,助力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重点商圈营业额显著增长。
(二)新型业态“激需求”,创新模式助消费
今年打造的文旅新点位、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也吸引大量年轻人和亲子打卡游览;沙澧河景区开通“观光巴士——别样的城市公交新体验”,启幕两河风光、共享一城美景;龙湖生态公园持续丰富文旅业态,儿童无动力乐园、水上游船、户外露营基地等新场景陆续推出;舞阳县依托澧河水系和6000亩湿地生态,打造“日观湿地生态、夜揽星河入梦”星河湾滨水露营体验新场景;香陈湾以“梦幻香陈湾 童话嘉年华”为主题,搭配传统文艺表演,焕发新的活力。
(三)品牌效应“强引力”,特色IP成新爆点
“漯见字圣致敬先贤”“贾湖探秘寻宝”“漯河龙舟公开赛”“八城联动足球赛”等品牌IP活动全网曝红,第十七届青少年乒乓球俱乐部“联盟杯”比赛、豫中南传统武术邀请赛等特色体育赛事精彩连连,吸引大批外地运动员和游客来漯参观,直接拉动餐饮住宿等消费近千万元,带动特色文创、双汇食品、卫龙辣条等产品销量持续增长,网红打卡地热度飙升。
三、安全防线织密筑牢,假日市场平稳有序
(一)提前部署“压责任”,实时调度稳运行
节前,市文旅文创专班召开全市“五一”文旅促消费工作调度会和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压实“四方责任”,对重点领域、重点活动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安全前置,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分析研判,适时启动“熔断”机制。明确“一活动两方案”(活动方案、应急预案)要求,指导督促各县区、各景区及场馆制定活动方案,匹配应急预案,细化责任清单,依规备案审批,确保了市场平稳有序。
(二)隐患排查“零死角”,强化监管保平安
节日期间,开展文旅市场秩序和安全专项整治,联合应急、公安、消防、交通、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重点场所区域开展检查;9名县级干部分包县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下沉县区,重点检查安全责任落实和问题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共检查场所101家,指导整改隐患26处,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
(三)应急响应“快准稳”,服务保障暖人心
按照“谁组织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提前预置力量,重点景区增设医疗点、志愿服务站,处理游客咨询求助100余次,满意率达100%。
责任编辑:张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