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你而来,不“墟”此行。在开馆半年之际,8月25日,安阳殷墟博物馆游客接待量迎来首个100万。
一对来自安阳的夫妇走进了博物馆,成为安阳殷墟博物馆百万游客,现场获颁“殷墟博物馆文创大礼包”及“终身免票乐游殷墟博物馆”通行证。
安阳人董金海说:“非常荣幸成为这里第100万名游客,安阳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城市,希望全国游客朋友都来安阳游玩。”
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河南将进一步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
下一步,安阳当地将通过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两个渠道,将殷墟片区内配套的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洹河夜游、殷墟遗址和安阳殷墟博物馆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场景在内的文旅综合体。
从右到左分别为第999999、第1000000位和1000001位游客
殷墟是全人类共有的世界级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自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让甲骨文中记载的“大邑商”面貌愈发清晰,为我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今年6月举行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字”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字”精品旅游线路。
以安阳殷墟甲骨文为核心,结合南乐仓颉造字、漯河许慎故里,以及商丘、洛阳等商文化相关城市,深度探寻文字与商文化根源,呈现出一条文字与商文化结合的探源之旅。
让我们一起踏上旅程,寻访汉字的起源,探索中华文明的辉煌吧!
漯河舞阳贾湖遗址
我们可以相约在贾湖遗址,对话九千年前的贾湖契刻,在远古先人神秘的符号里,看见文字的曙光。
贾湖遗址博物馆
漯河市舞阳县的贾湖遗址距今9000年,遗址中发现17例契刻符号,分别出现在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之上,早于古埃及纸草文字及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专家指出,贾湖契刻符号与汉字的基本结构、组合方式、书写特征都基本一致,表明其很可能已具有原始文字性质。
贾湖遗址的龟甲契刻
濮阳南乐仓颉故里
我们可以相约在南乐,跟随仓颉的视线,仰望灿烂星河,凝视山川草木,遇见仓颉创造的二十八个象形文字。
濮阳市南乐县是“造字圣人”仓颉的故乡。相传仓颉为黄帝史官,当时各部落的结绳记事法互不相同,为便于交流加强沟通,黄帝命仓颉创造统一文字。仓颉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万物形态等,创造出最初的象形文字。
南乐县仓颉庙
洛阳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我们可以相约在二里头,在咫尺陶片上品味文字的雏形,在一笔一划中追溯民族的文化脉络。
来到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探寻文字的脉络,当前学界普遍认定二里头文化为早于商文化的晚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文及该时期其他遗址发现的少量甲骨文,字体上与早商文化颇多相似,可推知至迟在夏文化晚期已使用文字,且展示出夏商文字发展的连贯性。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安阳殷墟景区
循着历史的车轮,我们在殷墟的风中与古老的殷商文明再次相遇。3000年前,甲骨文横空出世,我们第一次能穿越时空,在龟甲和兽骨上阅读到来自远古的故事。这里有见证礼制兴起的镇国之宝“司母戊鼎”,也有刻在各类青铜上的铭文,文字从这里走向成熟。
殷墟遗址、安阳殷墟博物馆
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堪称惊世发现,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和殷墟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被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五百年。
甲骨文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我们可以感受汉字那超乎寻常的穿透光阴的力量,从金文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文字不断更迭演化,描绘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2022年11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的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这座国家级博物馆,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文字归巢,生生不息。
漯河许慎文化园
我们拜访字圣许慎,他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它使中华汉字的音形义逐步趋于规范和统一。
东汉时期,河南漯河人许慎编撰《说文解字》,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编撰科学的字典,其开创的部首检字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说文解字》共收入9353个字,它的出现标志着文字学的正式创立,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字书的发展,也是现代学者释读古文字、解读古代文献的重要依据。
一片甲骨惊天下。文字的精妙在于它与文化的碰撞,总能生出绚烂的文明传承,华夏文明在这一部部典籍中生生不息。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字,美妙的文字,等你赴约。
责任编辑:张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