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某个清晨
也许是一阵风起
几片泛黄的落叶蹁跹飞舞
告诉我们秋天的故事已经开启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公历每年8月7日至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进入立秋时节。
今年8月7日为立秋日,“立”,就是开始,“秋”,即是禾熟。
在很多人眼里,立秋有点像是一张“空头支票”,名字挺凉快,但天气依然很热。
其实,古代的所谓“秋”与现代用气温衡量的“秋”有些不一样,它只要暑热盛极而衰,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就算是秋天来临的标志。
立秋时节
2024& AUTUMN
对于大多数地方而言,“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所以人们把立秋后的炎热称为“秋老虎”。
立秋之后,暑热寒凉交替,阴阳互转,自然界万物随着阳气的下沉而收敛,从繁茂趋向成熟。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
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
至今,不少习俗仍在流传。
贴秋膘
古人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看看是胖了还是瘦了,然后吃一顿肉“贴秋膘”。
只需保证每日均衡膳食、荤素搭配、多吃绿叶蔬菜、补充优质蛋白,忌暴饮暴食、大油大荤,就能健康进补、增强体质,健康“贴秋膘”。
啃秋
立秋这天有“咬秋”的习俗,咬秋或者叫“啃秋”,“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过去人们会在立秋前一天,把西瓜、蒸茄脯、香糯汤放在院子里晾一晚,立秋当日,合家饮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不过民谚说“秋瓜坏肚”,是因为西瓜本身性凉,加上立秋后人的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力下降,便容易出现不适。
小编温馨提示:立秋后的西瓜应少吃,尤其是冰冻的西瓜,更不能像盛夏那样大快朵颐哦。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在立秋到来的正刻喝一杯水,夏天积压的暑气随之消除。
晒秋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立秋时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人们“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诗一般的“晒秋”景象。
立秋之日已到
一起吃肉贴膘,咬瓜祛暑吧!
责任编辑: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