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蛟龙、狮子、貔貅一类的严肃威严,鸭子的出现,让遥远的历史,更接地气儿。
彩绘陶鸭,战国时期文物,泥质灰陶,通高30厘米,通长34厘米。河南省郑州二里岗战国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1953年秋至1954年夏,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郑州二里岗一带发现战国墓葬群,该墓葬群出土遗存丰富,在种类繁多的陶器中,两件彩绘陶鸭极具特色。这两件陶鸭虽出自不同的墓葬,但形制、大小完全相同,造型别致、工艺精巧,鸭身平面呈椭圆形,侧面呈扁圆形,腹部中空,脊背中央有一个圆形小孔。陶鸭为泥质灰陶,鸭身上绘彩绘,姿态昂首引颈,展翅欲飞,十分生动。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彩绘陶鸭可拆卸部件
这只彩绘陶鸭活脱脱是一件儿童“启蒙玩具”。鸭身、双翼、尾部和双足都有活榫可以插装和拆卸,茶余饭后,拼拼合合,便是一段温馨惬意的亲子时光。
又或许是哪位勤劳的先民精心烧制,鸭首上昂,张嘴鸣叫,健康活泼,稚气朴拙,以此保佑子孙后代家族昌盛、六畜兴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千年前是怎样的图景?今人只能通过想象来补全,而文物便是引导想象无限接近现实的线索。(正观新闻记者:彭茜雅)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