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共服务 > 演展信息

文化讲堂 | 郑州西山城址:千年古都第一站

  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5300-4800年的西山城址,这是北方地区时代最早的城,它的发现“石破天惊”、意义重大。城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产生和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它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郑州地处中华文明发祥之中心区域,是我国早期城市的主要起源地,也是我国古代城市和都城较为集中的地方。

文化讲堂 | 郑州西山城址:千年古都第一站

  1月15日下午,由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郑州图书馆、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郑州天中书院承办,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会资助的大型公益系列讲座“天中讲坛——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邀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张玉石研究员,在郑州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做题为《千年古都第一站——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专题讲座。

  张玉石现任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原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1982年毕业至1997年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从事考古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黄河小浪底库区、淇县卫国故城城址的发掘和调查。1993-1997年主持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工作及郑州西山遗址发掘。1997-2014年在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今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前身)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副所长。出版有《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20世纪河南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大典·城址卷》《新世纪河南文化·文物卷》等专著,曾获河南省社科优秀论著一等奖,另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译著数十篇。

  讲座中,张玉石研究员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与听众分享了西山城址发现的前前后后、发掘收获、研究成果及其历史意义。西山城址遗址面积大、堆积厚,时代跨越了仰韶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是豫中地区为数不多的经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遗址出土数量众多、错综复杂的遗迹、遗物,为我们研究仰韶时代豫中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特征、文化性质、聚落形态、社会组织、丧葬习俗、生态环境、与周边文化关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详尽的实物资料。

  本次讲座是天中讲坛“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系列讲座的第八讲。以后还将有更多的专家、学者陆续带来专题讲座。(记者:张体义)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