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许昌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对许昌市是个新起点。为破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许昌市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管理和创新发展要求,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探索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联盟,为推动区域文化普惠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许昌市已在全市78个乡镇组建了乡村文化联盟,联盟注册成员单位1248个,文艺团队1562支,文化志愿者6200余人。通过对区域文化工作统筹协同、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调动了乡贤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区域文化队伍的能力水平和文化活动品质,丰富了乡村文化内容,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为乡村振兴凝神铸魂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组织是第一步。许昌市乡村文化联盟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包括了乡镇范围内组织、宣传、文化、民政、教育、科协、工会、妇女儿童等政府部门管理的设施和资源,吸纳了区域内企业、群团、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
“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广场舞大赛、合唱比赛、寻找‘村宝’、唱响村歌、同绘村画、共享村晚、齐秀村艺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广大乡村群众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凝聚人心、提振精神,为乡村振兴铸魂。”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员张宏阳介绍,乡村文化联盟成立后,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需要、乡镇中心工作需要、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纪念日、年度各阶段工作重点、本地特色文化传承发展等要求,对区域内全年文化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各月份的文化活动主题。
文化资源的整合对乡村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张宏阳说,文化联盟成立后,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等乡村中心工作,通过对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不同供给内容的全盘筹划,统一安排活动场地,调度区域内文艺团队、设备器材、文艺人才、活动资金,促进设施品质、活动内涵、管理效能等不断提升。
在许昌多地,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结构、活动资源等诸多因素,区域内文化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文化联盟成立后,优质文化团队发挥资源优势、经验优势,通过具体的领办、协办实践帮助弱势文化团体不断提升。同时,文化联盟以文化为媒,把分散在不同村庄的文化资源串点成线、聚线成面,携手打造文化产业带,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产品销售等方面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文化联盟成立加强了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推动了主题文艺活动开展,实现区域内场地、人才、文艺队伍、服务、民俗、非遗等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让群众“由观众变演员,由演员变主角”,有力激发了广大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全面丰富活跃了乡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记者:张莹莹)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