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明轴心时代”最具智慧的圣贤之一。他所著的《道德经》,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豫东鹿邑县,至今还留有老子诞生地太清宫、老子讲学地明道宫等古迹。近年来,鹿邑县发挥本县在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渊源,用活“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文化名片,一边牵手高校科研院所举办文化交流,深挖老子文化时代价值,让老子思想连天“登峰”;一边又持续推进文旅项目建设,让老子思想落地“生根”。
一部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的《道德经》,该如何发掘它的时代价值?鹿邑老子研究院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秘书长陈大明说,这方面,当地做了一系列工作。
2021年10月,鹿邑县政府与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共同举办了“身体、精神和养生:道家的生命智慧”高端论坛,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43所院校、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参与,收到学术论文77篇,有力促进了老子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研究和传承弘扬。
2023年3月,鹿邑主办第九届老子元典文化高端论坛,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老子故里。论坛围绕老子哲学、老子伦理思想、老庄道家思想等议题展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老子元典文化的底蕴及其历史意义,挖掘老子元典文化的现代价值。“对老子思想的研讨,就是要从老子思想中寻求解决时代问题的智慧。”参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表示。
陈大明说,他们还精心打造优质学术研究平台,比如,发挥老子智库专家委员会106名研究员群体力量,不断加大共建课题的合作力度。与中宣部理论局、南开大学、华中师大、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联合开展了“新道家研究”课题,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申报的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道德经〉的当代价值和世界影响》,正在有序开展中。同时,逐步加强自建课题建设,如,由老子研究院承担的河南省兴文化工程课题文化研究专项许可纳入项目“《道德经》译注与导读”,2023年9月已结项;专著《道德经新注新解》已出版发行等。
除了不断开展学术交流,当地还持续加强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陈大明介绍,比如建成使用的老子文化博物馆,共分为四个展厅,结合声光电、沉浸式体验等多媒体技术,系统展示老子的生平、思想、文化以及影响;太清宫景区的曲幕影院,通过声光电技术,让观众了解老子文化;明道宫景区增设的VR体验馆,通过5G+VR科技,将孔子问礼、老子讲学的传奇故事通过VR视频呈现出来;中华李姓文化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鹿邑作为李姓之根的载体和依托,也将成为联系海内外李姓华人的桥梁和纽带。
2023年,当地谋划了鹿邑县城乡智慧文旅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A级景区创建和明道宫遗址综合提升专项债项目,研学、智慧旅游等多个项目,持续加快老子文化弘扬发展。其中,老子学院(研究院)融合老子文化与新时代特色。该学院坐落在老子诞生地太清宫和老子讲学地明道宫两处名胜古迹之间,可同时容纳1800人学习培训。
如今,老子学院(研究院)已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游学活动的首选,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中小学生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学院也先后被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学院、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武汉大学等数十家高校、单位定为培训实践基地。2023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2期、培训学员16954人。近些年,当地还持续开展《道德经》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每年均举办“老子文化大讲堂”。
2023年以来,老子研究院还大力推动老子文化“走出去”。先后组织人员参加了在南开大学举行的全球老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江西宜春举行的第四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论坛、在西安召开的“道家之‘理’的思想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子文化的影响力,让老子文化遍地开花,行得更远。(作者:杨军强)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