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由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郑州图书馆、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郑州天中书院承办,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会资助的大型公益讲座“天中讲坛——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系列讲座”,邀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研究员,在郑州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做了题为《鹤舞春秋方壶在,百年沧桑话郑韩》专题讲座,受到听众欢迎。
2700年前,中国进入了一个变革时代,她以礼崩乐坏为开端,向旧的制度、旧的时代告别,由此出现的百家争鸣为中国历史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变革是由郑州的先人们发起的,他们建起了强大的郑国,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文化,缔造了中国第一部成文法。随后取代郑国也在此建都的韩国也励精图治,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二千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掩埋了曾经的辉煌。1923年8月,新郑李家楼青铜莲鹤方壶的出土,拉开了郑韩故城考古的序幕。一百年来,尤其是近60年来,为配合新郑城市发展,几代考古人不懈努力,厘清了郑韩故城城址范围和城墙结构,城内布局和功能分区也有重要进展。近年来,随着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多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渐加大,体质人类、动物植物、成分分析、冶金技术等多领域研究人员汇聚于此,在郑韩故城的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社会生产和礼乐制度等诸多重要课题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郑韩故城先后入选二十世纪中国一百项考古大发现,二项年度考古十大新发现,成为入选最多的大遗址之一。
将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及时与读者分享的樊温泉现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新郑工作站站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及汉代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撰有80余篇考古报告、简报、论文,出版有《三门峡庙底沟唐宋墓葬》《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华夏之花——庙底沟彩陶选粹》《新郑郜楼两周墓地》《中国出土彩陶全集——河南》等10余部专著。2018年4月,其主持发掘的“新郑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项目,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10月,“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荣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质量奖。目前由其主持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郑韩故城出土东周陶文整理研究》正在进行中。
讲座中,樊温泉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多彩、鲜明的郑韩都城文明画卷。首先,他从20世纪初郑公大墓莲鹤方壶的出土切入,详细讲述了一百年来郑韩故城的考古发掘经过。接着,详细讲解了近60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和收获。最后,分享了近年来随着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推进,在多领域多学科专家的努力下,郑韩故城在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社会生产和礼乐制度等诸多重要课题上取得的新成果。透过这些发现,使我们管窥到了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互动环节,现场和线上的听众提出了多个问题,樊温泉研究员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
据介绍,天中讲坛旨在通过邀请国内考古专家开展经常性文化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使郑州市民更多地了解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了解嵩山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真切领略中原文化的魅力,认识河南辉煌的历史底蕴。本次讲座是天中讲坛“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系列讲座的第五讲。(记者:张体义)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