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创新策略研究

  中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域概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一地域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部分地区。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自古以来对中华文化发展影响至深,在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根源性、传承性、厚重性和辐射性,是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我们必须传承发展好中原文化,并积极推动中原文化向外传播,构建科学高效的中原文化“走出去”传播方案,增强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原地区人民文化自信,谱写中原文化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中原文化的特征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的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所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与核心组成。中原文化对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许多新思想、新技术都曾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承担起为中华民族发展指引方向的重任。长期以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原文化承担着推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演进、变迁、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尤其是到了宋代,中原文化拥有了“宗儒”的地位,纵观其历史传播过程,可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根源性、独创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根源性方面,无论是周口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明的丰富性,还是“女娲造人”“盘古开天”等神话传说的广泛传播,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可见一斑。中华文化中的语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农耕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等都可以从中原文化中找到源头,有专家曾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原文化对中华文明衍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独创性方面,从汉字的发明到商业文明的嬗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些关键时期也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凸显出一定的独创性价值,中原人民在文化创新力上的表现使得中原文化绵延发展,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包容性方面,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中原文化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开放性方面,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历史记载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壮丽画卷。从北宋开始,中原文化凭借当时发达的航海技术,远播南亚、非洲各国,也开辟了世界文明海路传播的新纪元。

  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初见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的独特优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来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不断拓展交流渠道,提升交流层次,提升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丰富交流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2015年11月颁布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系统谋划了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将中原文化作为核心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传播发展战略。同时,大力实施“河南艺术精品海外行”,包括“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宝岛行”“中原文化港澳行”等一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一批河南原创的优秀剧目赴美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等。

  目前,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但在传播发展的机制构建与手段运用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地方。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与深度。数千年的积淀让河南省成为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有数量颇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了一半,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时代背景下,可依托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进一步增强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二是需要进一步拓宽中原文化传播渠道,形成立体化的中原文化传播格局。纵观当下全球文化传播发展态势,好的文化传播格局应当从传播技术、传播方法和传播渠道等多方面统筹推进,科学设计,积极创新,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思维,以从容应对互联网时代愈发复杂的国际文化传播趋势。比如在传播技术方面,应形成科学高效的数字化传播体系,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VR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中的运用,以提升文化传播效能;在传播方法方面,应进一步创新思维,增强文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互动体验性;在传播渠道方面,在依托文旅产业带动的民间传播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官方文化传播力度,增加民间文化传播的联动。总之,要积极推动中原文化传播理念、技术、方法、渠道的进一步完善。

  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创新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鉴于国际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也需要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措施。

  首先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解决文化传播的内容问题。中原地区文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当下要做的是有条不紊地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工作,构建符合当下文化传播趋势的文化发掘利用机制,答好文化传播的内容卷。要兼顾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的广度与深度,既要体现中原文化的广袤丰富,也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有效推介,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并能够与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的中原文化品牌。博物馆、图书馆、考古研究院、文化展馆、文化艺术类院校等要积极参与中原文化的挖掘研究工作,把中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工作做深做实,共同为中原文化海内外传播贡献力量。

  其次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高效联动的文化传播体系,解决文化传播的机制问题。一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为中原文化“走出去”构建优质传播平台,创设良好的传播环境,激发各文化发展传播主体力量,共同为中原文化的海内外传播建言献策;二是各公共文化机构要加强协作,在文化传播的内容设计、纵深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合作,为中原文化海内外传播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文化产业主体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树立文化发展大局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相关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中原文化相关产品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打造现代化文化传播体系,解决文化传播的技术问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体的传播力,构建多元立体的矩阵式文化传播体系,突破中原文化的海外传播壁垒。一是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分析方面的优势,增强中原文化传播内容质量,提升中原文化的吸引力;二是要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效能优势,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丰富文化传播活动形式,增强文化传播交流的互动性,在文化交流传播中推动中原文化的时代创新。

  [作者:何秀霞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中原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ZT055)、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3-ZDJH-433)的成果]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