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旗渠精神 打造发展增长极
奋力开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新局面
扛起新使命 创出新天地
——访安阳市文广体旅局局长刘洁华
“我们将全力建设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11月30日,市文广体旅局局长刘洁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今后一个时期安阳文旅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推进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更为安阳文旅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文旅系统将深刻领会《意见》精神,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挖掘红旗渠、殷墟、甲骨文等文化底蕴,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凝聚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的文旅力量。”
聚焦“树品牌”。围绕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国际旅游目的地等中心工作,聚焦殷商特色,大力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好文物发掘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全景式展现商代历史、殷墟文化,让更多人在行走河南中读懂中国。聚焦殷商特色,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培育一批有安阳辨识度的文旅IP,全方位做大做强城市品牌,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加强殷商文化的理论研讨和价值转化,从殷商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动博物馆建设,加强艺术精品创作,繁荣发展出版事业,系统谋划文创发展,实现殷商文化体系化传承、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
聚焦“全业态”。在做大做强红色游、研学游、乡村游、低空游等传统文旅业态基础上,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创新“文旅+”模式,激发文旅新消费活力。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打造立体化数字展厅、沉浸式考古现场等,形成一批游客必选的打卡地、集结地。以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夜游、夜娱、夜购等“夜经济”,持续提升洹河夜游、古城夜游等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新空间,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抢抓承办世界漫画大会的重大机遇,将漫画理念和动漫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故事讲述、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和民众生活,全力打造安阳文旅发展新引擎。以承办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为契机,争取更多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落户安阳,培育形成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促进体育和旅游深度融合。
聚焦“提能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重点在交通便利化、设施标准化、信息智能化、服务规范化上下功夫,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加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安阳与外界立体化交通,推进主要景区景点之间公共交通,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等地旅游服务标识体系建设,增设自驾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等,巩固好旅游业“厕所革命”成果。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与文物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推进文物景区管理权与运营权的分离改革,以改革为动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开发经营;以人才为支撑,打造一支会策划、懂经营、善营销的新时代高素质文旅队伍。加快旅游智慧体系建设,推进数字文旅平台整合,提升全市智慧文旅平台运营能力。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和数字化文旅项目建设,提升文旅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聚焦“强外宣”。树立新传播理念,创新营销方式,统筹线上线下,突出交互传播,凝聚宣传营销合力。瞄准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以及欧洲、韩国等国际客源地,尝试走进西北、东北开展文旅宣传推广,全地域预热造势。加强与网络平台合作,邀请网络文旅达人线上推介,放大互联网引流效应,不断引爆文旅新热点。支持培育网络主播,高水平举办短视频大赛,全球征集安阳歌、安阳诗,抢占移动端传播阵地。同时,积极推进安阳国际文创设计大赛成果转化,构建安阳城市IP矩阵,持续提升安阳的热度、关注度、美誉度。
“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全市文旅系统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画笔’,让历史融入现代生活,用资源激发城市活力,以文化赋能产业升级,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出新’,业态与品质全面‘出彩’,绘就安阳文旅的‘诗与远方’。”刘洁华说。(记者:张俊军)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