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生两仪,绞揉出绞胎。”这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柴战柱对太极拳和绞胎瓷文化根源的理解。
在他看来,同为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人类非遗太极拳、国家级非遗绞胎瓷,有哲学上的共性:太极重于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绞胎长于黑白二说,木火相生。
能否将两大非遗相融合,创作出融入太极文化的绞胎瓷作品,同时叫响焦作的两张文化名片,推动太极文化与绞胎瓷文化的“跨圈”传播、与时代同频共振?
柴战柱和他创作的《云上太极》花瓶 李晓军 摄
近年来,柴战柱是这一问题的思考者,更是践行这一理念的行动者。他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力推动了太极文化和绞胎瓷融合发展,为焦作市打造高能级文旅贡献非遗力量。
文创新产品——太极文化与绞胎瓷的融合
立冬季节,市金谷轩绞胎瓷有限公司,柴战柱的绞胎瓷陈列馆里,琳琅满目的绞胎瓷作品中,有一个特殊的门类——太极文化的绞胎瓷作品。
柴战柱和他的徒弟粗略数了一下,这样的作品竟达10多个种类、数百件之多。这些作品主要从五方面进行创作:
以像传太极!用绞胎瓷制作太极拳大师塑像,这是最直接、最形象地传播太极文化。例如,创作最有代表性的绞胎瓷塑像——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塑像。一直以来,作为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追捧的精神领袖,其塑像被广为收藏。如今,以焦作本地表里如一的绞胎瓷创作雕塑,更加难能可贵,成为焦作重要的对外交流“焦作礼物”。
以形传太极!认真研究各种太极拳招式,抓住其灵魂和精髓,用绞胎瓷创作出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是另一个重要题材。这种作品又分为多个种类。例如,活泼可爱的儿童以及成人等不同形象打太极拳,虽然人物形象抽象,但是招式却富有神韵;利用流行元素,功夫熊猫、福娃等形象打太极拳,为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群众所喜爱。
绞胎瓷展示太极拳招式 李晓军 摄
以画传太极!以绘画的形式,将太极拳、太极剑等太极文化元素融入到绞胎瓷中,同样形式、种类多样。例如,在绞胎瓷花瓶上,手工绘制的彩色画,为一个练太极剑的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在另一个绞胎瓷花瓶上,一对男女正在习练太极推手,图案凸出,富有立体感;在一个绞胎瓷平安扣上,纹理交织,犹如太极图。仔细观察,上面还彩绘有习练太极拳的人物,让这个平安扣成为展现太极文化的好载体。
以雕融太极!以雕刻、镂空为手段,将太极文化融入到绞胎瓷作品中是柴战柱的创新。例如,《云上太极》花瓶,以“山水富城·文武福地”为创作主题,是绞胎瓷工艺与焦作太极文化和山水文化深度融合的佳作。该作品采用红白绿三色瓷泥相间揉和制胎成型,再运用浮雕和镂空雕工艺进行创作,以镂空方式雕出太极24式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瓶的下方是浮雕的焦作山水图案,绞胎花纹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有诗赞曰:“文武福地话焦作,绞胎如玉出窑火,山阳人杰钟灵秀,太极山水两相和。”
以物载太极!创作融入太极文化的绞胎瓷作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是新追求。例如,将太极拳元素融入到绞胎瓷香薰中,在香薰的壁上,镂空雕刻的太极招式,成为散发烟气的孔。当点燃香薰,一缕缕青烟从太极拳招式的空中袅袅升空,营造出别样的意境,进一步为古老的太极文化增加神秘色彩。
文创新设想——扛起非遗传人的历史担当
“想到”和“做到”之间,隔着一道鸿沟。跨越它,靠的是勇于探索、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细细观看,每一件融入太极文化的绞胎瓷作品,从创意、设计、研发、烧制……每一道工序里,都倾注着柴战柱的心血和汗水。
谈及创作初衷,柴战柱讲了两个原因:
丰富文创产品的责任!长期以来,太极拳产业化是焦作市的一个短板。围绕焦作市叫响“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城市品牌这一主题背景,用绞胎瓷重新诠释太极文化,形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产品,实现文化传播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创“火起来”、文旅“强起来”贡献一分力量。
绞胎瓷香薰 李晓军 摄
扛起非遗传人的担当!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轻工大国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在柴战柱看来,荣誉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昔日,他靠个人力量恢复和发展了隐匿民间近千年的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填补了我国瓷器的一项空白。如今,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焦作,将太极文化融入绞胎瓷是他应该承担的历史担当。
谈及创作构思,柴战柱讲了两个思路:
哲学原理相通!他认为同样发源于焦作的太极拳与绞胎瓷,两者哲学原理相通,可以完美融合。绞胎瓷多色合一,自然绞和,纹理天成的制作工艺,与太极文化的内核不谋而合,其釉色莹润,花色斑驳,表里如一的特质,彰显了阴阳调和、相生相克的太极之道。
表现形态多样!一直以来,柴战柱并不满足于对绞胎瓷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据统计,当阳峪绞胎瓷由当年单一的品种,发展为如今的八大类300多个品种。将太极文化融入绞胎瓷是他创新精神的一个缩影。他创作的承载太极文化的绞胎瓷作品,在色彩上、在造型上,都有新的突破。
创作过程更是充满艰辛。
柴战柱举例说,他创作的《云上太极》花瓶,是将太极文化融入绞胎瓷难度最高的一件作品。用了雕刻、镂空工艺在瓶身上创作太极24式,他反复修改、试错,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作品。
谈及未来设想,柴战柱讲了一个愿景:
“作为工匠,传播的是文化,传承的是技艺,留下的是精神,传世的是作品。”柴战柱说,未来,他将继续利用焦作得天独厚的资源、非遗工艺条件,守正创新,推动太极文化与绞胎瓷文化深度融合,持续擦亮焦作非遗文化名片,助推历史文脉薪火相传,赋能焦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李晓军)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