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虞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主题教育走深走心 让诗和远方魅力尽显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虞城县认真检视问题,叫响“五祖故里、木兰之乡”品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产业“火”起来,旅游资源“旺”起来,充分绽放虞城文化魅力,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超前规划,科学规划,系统规划,编制了《虞城县“十四五”文旅融合规划》《虞城县十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整理好、发掘好、建设好,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的景区来规划建设,坚持‘融’得自然、‘合’得协调,把全域旅游融入到县内各个领域的建设之中,推动全县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按照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如:状元文化公园、万亩梨园故道史馆、懂菜休闲采摘园、大运河博物馆等,打造农耕研学基地,做强特色农业研学品牌。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转型升级,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增加优质文化和旅游消费供给,如:豫东大竹海、蜗牛小镇、马牧集老街积极举办“夜游、夜购、夜品、夜娱”等夜间经济特色活动,让乡村的夜晚“亮”起来,商圈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培育品牌,持续发力。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消费升级的“引爆点”、美好生活的“需求点”,大力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提升地方农产品形象和附加值。深挖各乡镇、村特色文化,以203省道、310国道为主线,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乡村旅游新亮点,把家园变成花园,小景点串成大景区,构建黄河故道“点线相连、花果相映、人景相宜、生态和美”的生态廊道。着力构建“全域推进、镇村联动”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

  启动“旅游+”模式。一是“旅游+文化”。把虞城县的木兰文化、虞舜文化、伊尹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之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二是“旅游+农业”。扩大提升田庙万亩百果园、懂菜网蔬菜采摘园、张集苹果园等特色种植基地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旅游+工业”。以高新区食品园、利民科迪、稍岗钢卷尺为依托,开展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参观体验游,开拓乡村旅游新模式。截止目前,获评国家级AA级景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省休闲观光园区4家、河南省传统村落4个、省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开启了虞城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