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2023年11月7日,记者来到远近闻名的传统村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走进村落,一幢幢明清古建筑风格的豫南古民居错落有致,旅游公路北侧为一带冲田,冲田北面为大山,历史文化建筑、红色遗址交相呼应,传承着乡村的历史文化脉络。
“何家冲村是何氏家族在元末明初时期为躲避战乱,由安徽庐江大规模迁徙至此地落户。何家冲村选址讲究天人合一、环境和谐的观念,外在表现为村民依山傍水而居。”据当地老人介绍,来到何家冲村,不得不进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看看。
何氏祠,明初建筑,占地400平方米,共16间屋,分一进屋、二进屋和东西厢房,为青砖布瓦房,风格庄严古朴。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纪念,徐向前、程子华、郭述申、刘震等为纪念碑亲笔题词。2004年,何氏祠改建为红二十五军纪念馆。馆按原军部设置,一进屋为警卫室,二进屋为参谋处,东西厢房改为政治部和会议室,分别存放有红二十五军将士使用过的枪支、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展现了当年情景。
何家冲村,于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之一。大众印象当中,似乎每个村子都会有那样一棵树,见证着村子的历史变迁,何家冲也不例外。村子里有一棵30米高,拥有88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对于信阳来说,古银杏树不足为奇,然而在烽火硝烟的年代,因为一支英雄的部队,让这棵树灿灿生辉。
航拍何家冲 周涛 摄
1934年11月16日晚,在树下这片红色热土上,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宣读了《长征出发宣言》,红二十五军由此开始长征。1996年,银杏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树命名的“国宝”,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银杏树,享誉“中原大地上的绿色纪念塔”。
红军出发前的那个夜晚,让后人永远铭记,褪去昔日军事重地的硝烟,巍峨蜿蜒的大别山传承着红色精神,辉映着未来。
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100多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全国第2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1年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旅游重点村……近年来,何家冲村进一步做大做强红色研学,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全面带动老区群众脱贫、稳定致富,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何家冲模式”。
截至目前,全村1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由3080元提高到18107元,增加了4.9倍,困难群众人均年收入由2103元提高到8796元,增加了3.2倍,378户群众全部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手段,何家冲村已成为罗山县锻造“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国各地前来的游客,我们村集体出资建设了民宿,另外还依托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力争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丽。”信阳市纪委监委驻何家冲村第一书记崔铖告诉记者,下一步,何家冲村将延展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让游客更加喜欢何家冲,让群众生活更美好。(记者:周涛 袁野)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