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加快实施豫剧振兴工程,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充分展示近年来豫剧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搭建全国豫剧交流发展平台,传承弘扬豫剧艺术,2023年11月11日晚,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将在郑州隆重开幕。
本届艺术节以“豫剧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戏比天大”的时代精神,搭建豫剧创作交流、人才培养、合作发展平台,推动形成新时代豫剧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大学河南戏剧艺术学院承办。
主要包括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开幕式、优秀剧目展演、新时代豫剧发展暨第三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河南省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等活动,届时将有来自全国9省、自治区20多个院团同台竞技、争奇斗艳,全面展现豫剧事业传承发展“百花齐放”新气象,集中呈现新时代豫剧艺术发展的新成果,展现全国豫剧人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的时代精神风貌。
开幕式演出将以戏曲晚会的形式组织邀请全国豫剧名家齐聚河南,共分为回溯源流、薪火相传、致敬香玉、再铸辉煌四个篇章进行精彩演绎,对常派(常香玉)、陈派(陈素真)、崔派(崔兰田)、马派(马金凤)、阎派(阎立品)、桑派(桑振君)、唐派(唐喜成)、李派(李斯忠)、牛派(牛得草)及豫剧现代戏的代表人物等诸多豫剧表演流派进行精彩展示,感知古今戏韵,抒怀时代新貌,并以此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师诞辰100周年,追忆和回顾常香玉大师的艺术成就,激励新一代豫剧人弘扬“戏比天大”的精神。开幕式演出既有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李金枝、王红丽、金不换、苗文华、杨红霞、徐俊霞、张艳萍、刘雯卉、吴素真、张培培等国家“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白玉兰”得主争奇斗艳,又有孟祥礼、柏青、史茹、盛红林、李根旺等豫剧名家星光闪耀,更有豫剧常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虎美玲、豫剧唐派须生泰斗贾廷聚、豫剧崔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宝英等宝刀不老、披挂上阵,联袂为全国的豫剧戏迷倾情奉献一场文化盛宴。
优秀剧目展演于11月5日至26日在郑州、开封、漯河、许昌、驻马店等地举办。来自山西、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北、陕西、新疆、河南等全国9个省、自治区的29个专业豫剧院团、1个戏剧艺术院校在郑州等地集中演出25台大戏和1台折子戏。既有反映现实题材的《大河安澜》《风雨王家坝》《母亲》《太行之子》《石榴花开》等,又有彰显历史题材的《杜甫·大河之子》《宇宙锋》《黄金婵》《必正与妙常》《穆桂英挂帅》《许穆夫人》《梨花归唐》《蝴蝶杯》等剧目。既有反映红色革命题材的《马本斋》《小推车》《沂蒙山嫂》等,又有演绎黄河精神的《中国红》《巾帼云天》《黄河绝唱》《黄河边》等剧目。同时举行“一戏一评”专家研讨会。第五届豫剧艺术节组委会还将给参演单位颁发“香玉杯优秀剧目”证书、牌匾,并从年轻主演中评选“第五届豫剧艺术节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称号。
新时代豫剧发展暨第三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以“学习、交流、发展、共享”为主题,邀请全国专业豫剧院团、省内各级专业院团和部分优秀民营院团进行工作交流,还将特邀文旅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等围绕豫剧艺术发展进行主旨演讲,给豫剧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会议主要交流豫剧如何坚持“三并举”的创作原则,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示范、引领等形式,提高豫剧院团长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业务技能,使所有豫剧院团长达到“理论上有提升、艺术上有交流、工作上有碰撞、思路上有拓展,携手共进,共同提高”的目标,建立完善豫剧发展协同机制,推动豫剧事业在新时代蓬勃发展。
举办河南省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以第五届豫剧艺术节为契机,借此发现一批、培养一批艺术评论人才,同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豫剧艺术评论成果,加强豫剧艺术评论阵地,将艺术评论贯穿于第五届豫剧艺术节全过程,发挥艺术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推动创作于评论、成果与舆论的有效互动,培养新时代艺术评论新力量,促进豫剧事业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