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许昌:昔日“衙门口” 打造“不夜城”

  提起“不夜城”,相信大家首先会想到“大唐不夜城”。

  的确,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是大家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璀璨的灯光与古色古香的建筑“激情碰撞”,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随着许昌文旅的频频出圈,如何用最新的业态变“流量”为“留量”?为打造沉浸式旅游场景,河南省许昌市将建设全长600米的“曹魏不夜城”,吸引更多游客。

  正在施工的“曹魏不夜城”位于衙前街,与曹魏古城相邻。

  2023年10月25日,记者来到“曹魏不夜城”施工现场,为您讲述这里发生的故事。

  衙前街因许州府衙而得名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衙前街,看到这里已经封闭施工,写有“衙前街”字样的牌坊隐约可见。

  “我是这条街上的老住户,对这条街有很深的感情。”在街口,记者遇到了刘文生大爷。他告诉记者,他是这里的老住户,衙前街因许州府衙而得名。

  许州府衙是许昌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但它总是大门紧闭,很少开放,无形中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许州府衙位于原州城中轴线北端,为清代许州府、直隶州官署旧址,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知州韩得文在汉、唐至明代官署旧址上始创。据《许州县志(民国二十二年)》记载:“原南北长八十丈,东西宽二十二丈,坐北朝南。”

  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仪门、大堂、中和堂(二堂)、梅花堂(三堂)、喜雨堂(后庭),均为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对研究清代官署文化、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后来,世事变迁,原来规模宏大的许州府衙,现仅存三堂和后庭两座建筑了。

  三堂整座建筑威严大气,细节设计精巧。单单是墀头部分,就镶嵌有梅花鹿砖雕,象征福禄寿喜。周边装饰的花草纹样造型优美,寓意吉祥。另外,雀替和横额彩绘也很精彩。在这座府衙里,发生了许州地方官治理许州的故事。

  《许昌县志》记载:“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知州汪潜对护城河排浚。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知州刚柱重浚。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知州润芳浚。”至民国时期,已是“池深一丈二尺,阔二十丈三尺”(1933年《许昌县志》)的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昌专署、许昌县人民政府等皆在此。2001年,许州府衙遗址被核定公布为许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许昌市在许州府衙遗址上按照明清衙门建筑样式进行整修、恢复,开发建设魏武帝广场和曹丞相府,并于2007年年底顺利通过了古建筑专家的验收。

  经过全面修缮的三堂和后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许州府衙的历史文化信息,并成为许昌的一处文化旅游景点,对研究清代官署建筑规模、形制有着重要价值。

  这里有三国时期曹操的府邸

  在三国众多的风云人物中,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想要了解曹操,就来曹丞相府,这里是古时曹操的大营,也是当时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

  2009年6月1日,魏武帝广场和曹丞相府正式开门迎客。宽衣博带、腰挎宝剑的曹操塑像巍然耸立在这里。曹操塑像后面便是许州府衙,东侧是拔地而起的曹丞相府。曹丞相府是新建的,许州府衙则是老的,一新一老,搭配自然,相得益彰。

  魏武帝广场入口处矗立着牌坊,上书“丞相府苑”,两旁分别篆刻“治世”“安邦”字样。牌坊向北就是曹操的巨型全身雕像。

  塑像中,曹操面南背北,左手握剑,右手挥向远方,神态威严,器宇轩昂,将治世安邦、睿智威严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当日,记者走入曹丞相府,看到丞相府第由三进院落的主体建筑构成,由前至后分别为体现曹操识人用人的“求贤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议事厅”,以及展现曹操文学才华和生活侧面的“赋诗楼”。

  在曹丞相府中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藏兵洞。曹操深知治国理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天时、人和方面,曹操已有了先机,唯独地利是曹操的一块心病。许昌地处中原,虽然沃野千里,适合耕种,但无险可依、无山可守。于是,曹操修建了藏兵洞,以达到藏兵、转兵、用兵、藏粮的目的。民间一直流传着“曹操兵数不清,藏兵洞里扎大营”的说法。

  曹丞相府内的建筑群均为汉代建筑风格。曹操在此雄踞25年,广揽人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治军理民、屯田积谷,为实现宏图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园区,是汉代建筑风格的集中展现。

  “不夜城”里的“曹魏元素”

  文化是一个城市生生不息的脉搏,它默默诉说着城市的既往,也绵绵延展着城市的未来。

  随着“曹魏不夜城”的紧张施工,这里会通过哪些形式展现“曹魏元素”?

  “商业街区里边,我们一共设置了9个舞台,街区两边全部做了国潮风的汉代灯笼架。”曹魏不夜城步行街项目负责人张恒说,他们希望通过灯光秀,给大家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目前,许昌市三国古迹旅游景点有60多处,其中,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挑袍辞曹的灞陵桥、曹操总理国政的丞相府等最为著名。

  近年来,许昌市致力将三国文化塑造为城市IP,按照汉魏风格恢复重建城墙、城楼、护城河,打造三国文化特色步行街,连续举办三国文化旅游周、“风华建安”等文化节会活动,以三国文化为引领,带动工艺、文创、节会、美食、酒店、住宿产业全面发展。

  其中,许昌市的“十四五”文化旅游总体战略定位为打造“三城”,即建设三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创意名城、生态康养名城。

  在塑造许昌文化旅游品牌上,要聚焦三国文化、上古文化、钧瓷文化、花木文化、中医药文化、乐舞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打好“三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创意名城”“生态康养名城”三张牌,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三国文化旅游IP。

  到2025年,建成以魏都区为主要依托、建安区为新兴载体、其他县(市、区)为重要支撑的三国历史文化名城。(许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铮)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