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搭好运营桥梁 赋予新空间持久生命力

  新型文化空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当充满新创意、体现新思路、发展新功能。综观全国各地大量涌现的新空间,设施建设易、持久运营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围绕新空间的长效发展,记者展开了采访,发现“主理人”和关键资源配置等运营要素的重要性正在凸显。

  功能清晰 才能做好精细服务

  雄厚的经济实力,开放的人文环境,强烈的文化需求,渐趋成熟的艺术教育……对于以上条件兼备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而言,打造优质新空间势在必行、创新不断。

  今年,为探索更多可能性,鄞州区启动了“堇艺文化新空间”评选,首批共评出50个新空间,并利用这些空间阵地开设美育课堂,进一步发挥新空间的社会功能,延伸美育范围。不久前,位于鄞州区的纳得美术馆就为新空间推动全民美育打了个“样儿”——推出首个堇艺文化新空间美育课堂,受到业界关注,这也给其他新空间的运营带来了启发。

  于2020年开馆的纳得美术馆是一家民营美术馆,短短两年多时间,其已策划完成数十场高品质的美术展览,并逐步确立了策展理念和学术方向。“这两年,我们在艺术领域逐渐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对普通市民的辐射力还不够。通过参与新空间评选和开设美育课堂,我们与市民建立起直接联系,实现了我们将艺术融入生活的初心。”纳得美术馆负责人包佩君表示,希望能重点发挥纳得美术馆的公众教育功能,让文化艺术惠及更多民众。

  据了解,为保证运营和服务水准,纳得美术馆在建设初期就聘请名家作为艺术把关人和策划者,邀请业界专家、学者等担任顾问和学术指导,打造金牌导师团队,并以经典作品鉴赏为先,循序渐进引领群众走进艺术大门。“优秀的美术作品会带动观众学会欣赏、提高品位,进而有所领悟,反哺艺术。”包佩君表示,美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需要全社会各行业的参与和支持。

  新空间承载着美育功能,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运营思维并保持“大众缘”,以此为基础才能做好精细化服务。目前,纳得美术馆正在开发“寻美问学”审美教育与服务品牌,涵盖主题沙龙、美育公开课、艺术鉴赏课等线下板块及导览直播、短视频作品赏析等线上板块,今后将全部对公众开放。

  定位精准 才能打响特色招牌

  提到江西景德镇的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简称“陶溪川”),很多人不仅会联想到底蕴深厚的陶瓷艺术,也会想到其精心营造的艺术青年家园。在10年的运营期内,陶溪川聚集了2万多名年轻的手艺人、艺术家、设计师,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陶瓷爱好者选择了“景漂”,也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更多可能。

  “我们一直围绕3个要素做运营——人才、空间、模式,即请来什么样的人、留住什么样的人,空间就有什么样的场景、匹配什么样的业态。”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刚好介绍,围绕青年创业,陶溪川的线上线下空间一概免费,同时提供大量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加上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类创业补助及贴息贷款等,共同为年轻人营造舒适的创业及生活环境。

  随着陶瓷行业从业者的涌入,艺术家的创作需求更加旺盛,陶溪川迅速把握这一趋势,从2015年开始建设艺术中心,打造美术馆和博物馆群,举行展览和艺术活动,为国内外艺术家、设计师到景德镇驻场创作提供条件。据介绍,目前与陶溪川开展深度创作合作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有3700多名、全球各地艺术机构和院校50多个。

  “还有一个发展维度,就是打造年轻人的社交实验场。”刚好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整个园区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文化生态变得更好,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也更加密切,赋予了空间更多社交属性。2019年起,陶溪川进一步迭代定位,开始转型数字化,搭建内容服务平台,从单维度实体空间跨越到多维度融合空间,同时,通过“免费+联合经营+出租”的模式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以运营突破,聚拢关键资源,激发空间迭代。

  创新思维 才能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新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概念的新,还是一种运营思维和发展思路的创新。目前,不少地区加强资金资源整合、实施托管打包等方式,积极创新空间运营与管理模式。然而,能否真正为空间带来新活力、提升服务效能,还需予以运营方充分空间,因地制宜,树立品牌。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蒯大申一直关注和研究新空间发展问题。他认为,新空间新在有新的面貌、新的场所、新的功能、新的主体、新的机制。“不少新空间突破了体制界限,采用体制内外协同合作的方式发展,拓展了服务范围,还有许多新空间突破了行业界限,拓展了服务内容。现在有了更强的需求导向、平台意识,这实际上是各种要素在公共平台上的集聚,这必然需要应用新的机制加以运营。”蒯大申谈到。

  中国博物馆协会艺委会副主任、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胡晓云认为,现在一线、二线城市的新空间布局设计问题不大,但县乡等基层新空间打造的整体理念有待提升,需各方参与建立起人才库,尤其对于规划落成后的新空间,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由专业团队进行日常运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塑造文化品格,保持空间服务的稳定输出。(记者 王彬)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