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抹去最后一缕残阳,夜幕慢慢落下,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平镇大子厢后街村的广场上热闹非凡,这边大平调戏曲唱起来,意犹未尽;那边的广场舞跳起来,甚是火爆……“大热天,晚上去广场上听听戏曲、看看跳舞,既消暑又热闹,甭提多得劲了。”村民王君杰说。
在戏曲歌舞的喧嚣中,大子厢后街村的夜不再静悄悄。
2023年8月9日晚饭过后,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迎着清爽的晚风,手提马扎、小板凳纷纷往村戏曲广场赶去。此时,戏曲广场上的设备早已调试完毕,大平调戏曲响了起来。
大平调属于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其唱腔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大平调。这一剧种在高平镇一带尤为受老百姓欢迎。大家三五成群,或站或坐,甚至跟着哼唱一段,不时拿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广场另一边,每天固定有几十人的广场舞舞蹈队伍也是雷打不动,准时开练。
“大平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咱村里有一帮大平调戏曲爱好者,之前还有老艺术家传帮带。现在,这些戏曲爱好者撑起了大平调戏曲联唱演出,夏季几乎每天不断。这真是政府搭台、村民唱戏、和谐乡村。”安阳市纪委监委派驻大子厢后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东介绍,“2022年以来,滑县高平镇大子厢后街村先后投入40多万元建设了两处占地3500平方米的戏曲公园和一处大平调展览馆。”目前,大子厢后街村已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0余次。
谈起为什么在村里建设戏曲公园和大平调展览馆,张东介绍,大子厢后街村有两位著名的大平调戏曲艺术家魏守现和王相玉。魏守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传承人,王相玉则为重组滑县大平调剧团作出过积极贡献。1973年,王相玉、高顺梅等十几位大平调老艺人合力把剧团重新组织起来,他们走村串集,成为一支颇受群众欢迎的文艺演出队伍。如今,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王铁锵、王梅香、王顺太等大平调演员的表演也深受老百姓喜爱,他们将大平调戏曲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大平调继续绽放光芒。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夜间文化生活,2023年年初以来,安阳市纪委监委派驻大子厢后街村第一书记张东与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振积极协调帮扶资金,对戏曲广场实施亮化工程,先后投入10余万元,安装了戏曲主题的路灯、灯光雕塑、植被投影等灯光设施,进一步完善亮化了村里的戏曲公园。目前,所有工程已全部完工。
“我们旨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寓教于乐,让百姓在看戏中体会到党的关怀,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了实处,切实提升了大家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了基层乡村文化振兴。”张东表示,“下一步,大子厢后街村将依托戏曲广场,倾力打造戏曲文化交流的创新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试验地、戏曲爱好者的体验地。同时,聚焦群众文化需求,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大平调文化潜力,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活跃乡村文艺氛围,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作者:贾培)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