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濮阳:推动文旅文创“出圈出彩”

  近年来,濮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文旅强市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叫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品牌,推动濮阳文旅文创“出圈出彩”。

  坚持高位推进,强化顶层设计,擘画文旅文创新蓝图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打造“‘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文旅文创产业强市”确定为2022年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四件大事”之一,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牵头的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专班,牢固树立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一盘棋”思想,统筹协作形成合力,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出台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专班周调度会议制度,集体研究战略实施重点任务、重大问题、重大改革事项,协调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濮阳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印发《濮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2年濮阳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方案》《濮阳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濮阳市打造“中华龙源地”城市文化品牌实施方案》《濮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工作方案》《濮阳市八景评选工作方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人游濮阳主题活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线路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巩固了起势局面,夯实了成势根基,形成了胜势格局。

  坚持“项目为王”,筑牢产业支撑,打造文旅文创新硬核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濮阳水秀街人潮涌动。游客们或欣赏优秀杂技剧目,或品尝美味小吃,或走进游乐园尽情玩耍,好不惬意。

  盛夏时节,范县陈庄镇万亩荷花生态园内的荷花盛开,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荷塘里,荷叶在风的吹拂下如绿云翻滚,深红的、浅粉的、洁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

  …………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如今濮阳可游玩的旅游景区一年比一年多。每逢节假日,大家或三五成群,或携家带口,纷纷走出家门尽享欢乐。

  而这与濮阳市高度重视文旅文创项目的谋划和实施是分不开的。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

  濮阳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狠抓文旅项目建设,瞄准主业提升项目质量,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增量,建立了全市17个文旅文创重点项目建设台账,概算投资33.63亿元,申请政府专项债1.08亿元。

  中华龙源景区等一批项目被纳入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重大工程项目储备库。龙山龙湖成功创建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实现零的突破,填补了濮阳市旅游度假区空白。濮阳市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暨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投资8亿元的濮阳保利国际大马戏文旅商集聚区项目与央企保利文化集团成功签约,联手打造全省乃至中原地区重要文化演艺平台。西水坡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推荐到国家文物局。澶渊之盟纪念馆、冀鲁豫边区纪念馆、仓颉文化博物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4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

  濮阳市首座以杂技艺术为主题、占地8.1万平方米的濮阳杂技主题公园建成开园,如今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陈展面积3700平方米的中原油田展览馆对公众开放,以生动翔实的文献资料留住城市记忆,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生动再现了三代中原石油人的创业历程。节假日,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的华夏神木博物馆内游人如织,游客们近距离感受古沉木艺术文化魅力。班家小镇、板桥古镇向沉浸式转型,如期完成综合提升。

  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濮阳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夯实了产业根基。

  坚持以评促优,开展八景评选,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以小切口撬动大文旅,创新开展濮阳八景评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破题之举、关键一招,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活,以评促优,以评促推广、树品牌。

  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区踊跃荐景、建景、活景、定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市濮阳八景评选工作专班从各县区推荐的22个景观中选取9个景观作为第一批入选景观对外发布。组织官媒、自媒体人员400多人次,深入县区开展“探八景”活动,发布各种稿件300多篇、短视频400多条,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

  组织34家旅行社对本市旅游线路进行踩点,指导27家A级景区开展提质行动,对100余名讲解员进行培训,旅游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日渐显现。举办“我是濮阳八景推荐官”评选活动,评选形象佳、气质好、有知识、能力强的个人为“濮阳八景”代言。推进“双城”“双源”互动,开展“引客入濮”活动,吸引周边地市游客3000余人次。持续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人游濮阳主题活动,通过县区结对互游、市直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游、全市大中小学生研学游、旅行社“引客入濮”游等方式,促进文旅消费增量提效。目前,各县(区)推荐的第二批候选景观已汇总进入评审阶段,将择日发布。

  坚持推陈出新,锻造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濮阳故事

  6月29日晚,新编历史剧《吴隐之》巡演首演式在市工人文化宫大剧院举行,拉开了该剧在濮阳市巡演的帷幕。在2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该剧以曲折动人的剧情、高亢优美的唱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吴隐之》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历时近1年精心打造的大型新编历史剧。4月,该剧在黄河戏剧节中荣获最佳剧目第三名,并获得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和化妆造型4个单项最佳奖,男女主角2个最佳演员奖和3个优秀演员奖。

  而这只是濮阳市坚持推陈出新,锻造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濮阳故事的一个生动缩影。

  翻开濮阳市文艺精品“花名册”,豫剧《黄河红帆》完成提升,荣获河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剧本《瓠子歌》荣获河南省第九届优秀剧本征集活动一等奖;杂技《长空啸——浪桥飞人》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一名……一部部文艺作品历历在目,让你不禁不感叹新时代的濮阳故事是如此精彩。

  举办优质活动,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文旅市场再升温

  去年,濮阳市成功举办濮阳上古文化论坛、濮阳张姓拜祖大典,开展“百城万人看水秀”金秋旅游季活动,举办濮阳市美食节、“濮上家肴”评选活动,催旺“人间烟火”;举行摄影短视频大赛、全民K歌大赛,组织第五届“最美读书人”和“濮阳十大网红打卡地”评选;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开展政策送上门活动400余次;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400余万元;争取市财政资金200万元,用于景区门票优惠补贴,向群众发放5万张面值40元的景区景点门票优惠券。

  今年,濮阳市组织召开上古文化交流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会聚濮阳,共话上古文化,共享思想盛宴;持续开展297场“缤纷龙都·秀美时节”2023年文化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176万余人;举办晒精品·惠民生·促消费——濮阳文旅体宣传推介展销周、“5·19 中国旅游日”濮阳市第二届消夏欢乐季、“卫地寻梦·曼妙风情”濮阳市2023年消夏音乐汇、濮阳市非遗购物节、非遗保护优秀成果展演、第三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论坛、首届凉皮美食秀暨凉皮大赛等活动,吸引大量外地游客齐聚濮阳,赏美景、品美食;积极探索文旅产业数字引流新方式,“濮惠GO”文旅文创小程序正式启动线下推广工作。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97.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7.1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1.14%、88.83%。特别是端午节期间,接待游客106.0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28亿元,较去年端午节假期分别增长306.90%、341.69%。

  提升宣传质效,推介文旅资源,叫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品牌

  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用好、用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手段,持续提升濮阳市优质文旅资源在省内、国内的吸引力,叫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濮阳品牌,是濮阳市文旅文创发展的重点任务。

  濮阳市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精心打造了龙文化之旅、先贤追寻之旅、历史古迹之旅、黄河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杂技文化之旅、清廉文化之旅7条精品旅游线路,并围绕精品线路摄制了“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专题宣传片。构筑濮阳市文旅媒体宣传推广矩阵,30余家官方媒体、自媒体“入阵”,开展媒体采风活动,新闻报道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推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篇)年度日历。濮阳杂技剧目《水秀》亮相第八届中国文化大拜年北美新春嘉年华,在中国文化视窗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新媒体平台播出。发布“濮阳八景”等话题,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主流媒体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发布视频300余条,观众总点击量超千万人次。

  蓝图绘就,贵在实施;号角吹响,重在行动。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下大力气推进濮阳市文旅文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和产业、文旅与科技‘三个融合’,着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持续推动文旅事业繁荣和产业升级,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品牌,加快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濮阳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记者:王莹)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