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国内上映一个月,票房已超过16亿元,目前位居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二名。近日,借助一次专题调研的契机,记者同《长安三万里》出品方——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洲进行了一次交流。
采访时,于洲把一本收录《长安三万里》涉及诗作的书——《长安诗选》送给记者,他说:“刚上市三周,就已经卖了近10万本了!”
“没想到热度会这么高”
《长安三万里》以盛世大唐为创作背景,又有高适、李白、杜甫等“顶流”加持,具备爆款的潜质,但能取得如此大的社会关注度,还是有点出乎于洲的意料。“唐诗的受众面很广,跨越多个年龄层,影片上映前我们想到影片可能会有比较高的关注度,但没想到热度会这么高!”于洲说。
影片上映以来,不仅票房一路走高,而且带动了历史和传统文化热潮,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的朋友喝酒的时候,突然就背诵起李白的《将进酒》。”于洲说道:“历史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之前少有人做,以李白为主角的动画电影之前也没有过。”于洲表示,影片上映后,很多同行很振奋,说“你们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据他了解,很多相关题材的项目已经启动了。
唐诗意境的具象表达
《长安三万里》立项之初,主创团队就确立了创作主题:唐风、诗意、壮美、考究,力图展现盛唐的恢弘气象、诗人的群像风采和唐诗的美妙意境。盛唐的恢弘气象、诗人的群像风采比较容易进行电影画面表达,唐诗的美妙意境这样抽象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如何用动画电影的画面进行表达?《长安三万里》对此进行了积极尝试。在于洲看来,这是影片最具挑战之处,同时也是其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片中共提及48首唐诗,我们将《黄鹤楼》《燕歌行》《将进酒》3首诗用风格不同的画面呈现出来。尤其《将进酒》3分半钟片段的设定和制作,我们花了近两年时间,极尽还原诗仙的狂放和浪漫。这一片段需要在现实与幻想间来回切换,在哪一刻进入幻想?我们反复斟酌,决定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泼酒变水,水中现鹤,巨鹤驮起李白,李白又带上高适、杜甫、岑夫子、丹丘生……他们乘着翱翔的巨鹤飞到天上,随之勾勒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场景。这一个镜头我们就做了半年,只为呈现出更远阔的空间感。”于洲说,整部电影的镜头、表演、特效、配音经过反复打磨,与“诗意”相得益彰。电影中有几段画面是用二维画卷展现的,用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美学表现时光荏苒。配乐结合了多种民族乐器,古琴、琵琶、箜篌、笛、箫等烘托意境,与诗歌的诵读达到浑然天成的听觉效果。
“人们对唐诗大多耳熟能详,但唐诗的意境以前只是脑中的想象,现在我们把它用画面生动具象地呈现出来,观众会觉得熟悉而又新鲜。”于洲说。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影片上映以来,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如李白和杜甫的人物形象塑造、高适到底有没有救李白、部分唐诗的故事发生地点等。于洲表示,《长安三万里》单是立项就花了6个月时间,主创团队进行了大量文献研读、实地采风,邀请了很多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严格把关,基本能做到以史实为依据。
“有些内容历史记载很模糊甚至是空白,这就给了我们进行合理推测的创作空间。我们借鉴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于洲说。影片中杜甫活泼可爱的孩童形象颠覆了很多观众的认知。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创作初期做过多次调研,问朋友们李白和杜甫谁的年龄大,结果超过一半人的第一反应是杜甫年龄更大,而实际上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是因为课本中杜甫的画像是一个老人;二是相比李白的飞扬洒脱,杜甫的诗风显得沉郁厚重。”于洲说,影片中杜甫以孩童形象出现,不仅生动诠释了李白和杜甫的人物关系,而且有助于扭转大家对杜甫个人形象的刻板认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唐诗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于洲对此深有感触:“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文化接受方式,创新打开历史文化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使命。”追光动画的创作规划分为“新传说”“新神榜”“新文化”三大系列,《长安三万里》是“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这个“开门红”显然会极大增强追光动画深耕“新文化”的信心。
“之后我们会推出多部‘新文化’系列的作品,宋词、四大名著甚至是当代的经典作品,在我们的初步构想中都有所涉及。”于洲说,目前正在全力筹划做好《长安三万里》的海外推广工作。“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于洲表示。(记者 郭人旗)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