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焦作文旅以一飞冲天的态势,牢牢占据全国文旅榜单C位。无论是五一小长假焦作话题频上热搜,还是超10万乐迷奔赴云台山国际音乐节;无论是“再造一个焦作节”的端午节庆出圈,还是激活一座城的暑期文旅消费季……“山水、太极、夜焦作”三大核心元素,深度释放了“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将于9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3云台山旅游节更是加持了焦作文旅胜势,高能级文旅风至势起,动能澎湃!
焦作文旅何以出圈出彩?今年年初以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焦作指示精神,我市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统领,依托“大山”“大河”“大家”“大文创”“大项目”等优势资源,扎实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力推进高能级文旅。1月至6月份,全市共计接待游客3229.37万人次,同比增长544.58%,相比2019年增长16.9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98亿元,同比增长515%,相比2019年增长1.93%。其中,接待旅游包机16架,旅游专列10趟;春节、五一、端午文旅接待情况分列全省第五、第四和第三位。焦作文旅工作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和表扬。
“大山”为基
高能级文旅让传统山水景区增活力
大山大河的相遇,书写了焦作传奇。
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个大IP,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焦作实践,焦作以高能级文旅为总抓手,是接续的战略迭代,是持续的艰辛跋涉,更是赓续的惊艳出彩。
立足“大山”南太行山的优势资源,以云台山景区为龙头,我市突出生态康养主题,抓住二次消费重点,持续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不断强化可体验、可沉浸二次文旅消费项目在传统优势山水游景区建设中的比重,力促景区上档升级,实现多元发展。以“文旅+”为突破口,云台山景区成功打造了云台山音乐节超级IP,超7亿次的曝光量,使云台山迅速登上热搜榜单;2天时间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0万乐迷,门票收入3900万元,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文创产业等旅游产业收入超1亿元。
不仅是巨大的流量,不仅是超燃的火爆,云台山音乐节还在一次次创新和碰撞中,不断重塑了焦作的“城市封面”,提升焦作的“文化颜值”,用音乐的力量、青春的活力,唤醒更多年轻人对一座城的亲近和向往,扬起了“青春焦作”一面旗!
王维诗中的云台山、跟着房琪打卡云台山、云台山全国诗词大赛、云台山端午国韵文化节、云台山彩浆泼水电音节……如今,非遗进景区、节会进景区,以“文旅+”“+文旅”融合发展展现高能级,我市传统山水景区增添了新动能、焕发了新活力、实现了新提升。
“大河”为魂
高能级文旅让优秀传统文化放光彩
黄河在焦作境内绵延98公里,千里“悬河”,起于焦作,以地域为特色的黄河文化在这里充分彰显。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我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容和内涵。2023年端午节,我市以黄河龙文化为创意,深度融合非遗、美食、传统文化等元素,推出“龙腾怀川‘粽’情焦作”主题活动,再造了一个“北方特色、黄河特征、怀庆特点”焦作节,3天时间,251.91万游客在焦作穿汉服、点龙灯、观古渡口、听黄河号子,和五千年黄河文明“撞个满怀”。
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承载的,不仅是大河安澜梦想,更有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作为端午节活动主会场,嘉应观景区3天时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4万名游客近距离触摸黄河历史、领略黄河文化。嘉应观景区“颠覆性”的游客数量和如潮好评,更坚定了“让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生产力”的决心和信心。
“大家”彰名
高能级文旅让城市气质增内涵
昔日河内名郡,今朝“山水富城·文武福地”。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此走向世界,韩愈、李商隐、朱载堉、司马懿、竹林七贤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与这片土地深度交集。为挖掘“大家”资源,我市充分发动125家文艺创作与演出团体,强化与全国知名文化公司合作,紧紧围绕“大家”生平事迹进行深度创作,推动“大家”文学、演绎进景区、进市场,努力叫响“历史文化名人”品牌,让“大家”为文化增自信、为山水长精神,用“文化力量”滋养城市的气质和灵魂。
文化的因子是长长的纽带,连接起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市以“大家”故事全方位制造热点、传播亮点、形成焦点。我市创作编排大型曲剧《韩愈》《义释奴婢》和沉浸式情景剧《谏迎佛骨》《韩愈贾岛话推敲》等韩愈主题作品20多件,推进韩愈文化产业园项目;拍摄《曹瑾》电视剧,开展竹林七贤研讨会和首届李商隐爱情诗会,沁阳朱载堉雅乐团赴郑州大剧院参加“声动千年——朱载堉音乐文化赏析”主题音乐会……7月7日,由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精心编排的新编大型红色现代怀梆戏《杨介人》首演成功,这也是我市以非遗打造“名人”品牌的有益尝试,不断让历史文化名人品牌为文旅产业积蓄资源和后劲。
“大文创”赋能
高能级文旅让文旅融合添动力
一条“天河”波浪宽,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总干渠,不仅是文化的、生态的、民生的红利,更是一座城“水济天下”的博大胸怀。这个夏天,天河两岸文旅市集点亮夜焦作,精彩的演艺演出,特色的非遗餐饮,活化后的老街老巷,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华服巡游、国风市集、互动打卡。
作为中原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第一城,焦作丰厚的工业遗产吸引融汇更多文旅资源,经过聚变裂变,放射无限能量。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焦作·国际首创高塔实景演出项目、焦作市陶瓷工业文化创意园、焦作百年矿业遗址公园项目、河南数字动漫产业园项目……城区文旅因文旅文创融合填补空白,勃发生机。
这,都是文旅文创融合的创新探索。我市围绕黄河文化、太极文化、诗词文化、红色文化、老工业遗存、新工业文明等独特资源,以文化创意为手段,通过传统文化、现代演绎,旧址遗迹、活化利用,现代工业、科技赋能,城市精神、接续传承等举措,全市打造了140多家精品民宿、50个红色资源访问点、10个精品研学目的地、10个文旅市集、7个工业旅游景区、30个微露营地,太极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商隐诗词“霸屏”央视《2023中国诗词大会》……一系列文化创新、城市更新、产品焕新,塑造了焦作文旅的大品牌、文化的大IP、消费的大市场、城市的新地标,文化创意之光为焦作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大项目”为王
高能级文旅为旅游目的地建设作支撑
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个大IP牵引下,焦作高能级文旅项目一个个落地,“文旅+”创造出无数新业态。当前,我市正全力推进以白鹿仓黄河歌谣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34个、总投资395亿元在建项目,年度计划完成109亿元;以“云台·天河”EOD代表的策划项目14个,总投资235亿元。
心安处,是吾乡。依托山水生态、太极文化、道地怀药等优势资源,我市持续推进37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项目、7个康养民宿集群项目,精心打造“康养焦作”的品牌,“康养焦作”聚势聚力,发展可期。
以“大项目”建设为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提供实体支撑,焦作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今年年初以来,央视20多次聚焦,全国百家电视台、多家主流媒体集中推介,“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城市品牌微博话题、抖音话题阅读和播放量高达8.3亿+,“热情焦作、好客怀川,不让一位游客在焦作受委屈”的“焦作服务”品牌,让城市更浪漫、更温暖,更有感召力!(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言)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