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政代表:
《关于将牡丹产业纳入省级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收悉。结合我厅职能和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牡丹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扶持”
牡丹产业在洛阳文化产业品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厅高度重视对包括牡丹产业在内的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统筹,大力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一是壮大以创意为内核的文化产业。以年轻化消费为引领,强化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推动洛阳文化创意产业提质转型升级。与洛阳市政府、腾讯公司共同举办2019“牡丹奖”全球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龙门石窟、隋唐大运河、武则天、牡丹、唐三彩、隋唐洛阳城为6大创作IP征集文创作品17191件,引起3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对外总曝光量超过5480万,腾讯各传播渠道累计曝光量3.86亿,广告价值3785万元。每年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洛阳举办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河洛文化大集、中国·洛阳“三彩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推出了一批符合时代潮流、深受人们喜爱、极具创意的文化创意产品。携手爱奇艺开创“城市IP”和“内容平台”合作的“洛阳模式”,《风起洛阳》《登场了!洛阳》双双入选广电总局2021年度优秀网络试听作品名单。“龙门金刚”“国色天香”等节目成功出圈,卡卡、FB等一批本土剧本娱乐文创企业脱颖而出。二是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胜地。联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在洛阳设立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洛阳),开展整体性系统研究、长期性价值积累、资产性成果转化、引领性项目实践等创新服务。省文旅投资集团落户洛阳,成立洛阳文旅投资集团,推动沿黄生态廊道与郑州实现连通,积极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黄河文化旅游带,进入国家“十四五”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名单。三是发展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业态。坚持项目为王,强化产业支撑,全力打造洛阳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完成重大文旅项目投资276亿元,洛阳牡丹博物馆等20个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步开放,黄河非遗展示中心等150个项目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我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紧抓拼经济、促消费这一主题,积极争取政策,加大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扶持,在省政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政策措施》中,相继出台了贷款贴息、引客入豫奖励、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开展系列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加大生活服务新场景开发力度、发展夜间文旅消费和消费促进活动等政策措施。积极协助省委宣传部制定修改《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等系列政策措施。此外,为更精准地扩大文旅消费,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产业发展,经过调查研究,我厅草拟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涉及贷款贴息、引客入豫、高铁优惠、市场主体培育、宣传活动策划等更有效、更精准的实招硬招妙招,即将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牡丹产业领域的文旅企业将同等享受各项政策扶持。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加大对洛阳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促进数字赋能。继续实施“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展示项目,重点做好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等博物馆和大遗址的数字化展演展示,推出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二是发展研学旅游。坚持“聚焦一条线(黄河),突破四座城(郑州、开封、洛阳、安阳)”,推进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建设,指导、扶持洛阳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三是举办重大活动。联合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办好“行万里阅千年”全球青年看古都活动、世界古都论坛等活动,积极筹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继续推动“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四是推进文产赋能。支持栾川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帮助引入国内知名的乡村发展设计运营团队。
二、关于“全方位宣传推介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城市IP的打造提升需要建立政府引导、产业配套、媒体跟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联动机制。一直以来,我厅始终大力支持洛阳打造牡丹文化旅游品牌,连续多年与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节庆引流、特色活动支撑、媒体宣传助力等多种方式,推动洛阳牡丹文旅品牌持续出新出彩、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下一步,在日常宣传中,我厅将把洛阳牡丹文旅资源纳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文旅走出去推介重点产品,开展一体化宣传和重点推介,并积极统筹中央驻豫媒体、省级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和自媒体达人等加强对洛阳牡丹文旅产品的宣传推广,持续叫响洛阳牡丹文旅品牌。
感谢您对我省文旅产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欢迎您以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5月24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0371-69699795
责任编辑: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