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共服务 > 演展信息

殷墟上线“何以文明”大展

  记者5月20日从殷墟博物馆获悉,继良渚古城遗址启程后,“何以文明”大展正式上线殷墟遗址。“何以文明”大展创造性地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采用高精尖科技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数字化文明体验”空间,还原安阳殷墟王陵区、小屯宫殿宗庙区、洹北商城作坊区、刘家庄北地四处重点场景,复现后母戊鼎、妇好鸮尊、牛尊等10件国宝级文物。

殷墟上线“何以文明”大展

  “何以文明”大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央博”数字平台推出。展览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时空框架,实现“崇龙尚玉”红山遗址、“文明圣地”良渚遗址、“玉华萌发”凌家滩遗址、“荆声玉振”石家河遗址、“礼出东方”焦家遗址、“最初中国”陶寺遗址、“王者圣城”石峁遗址、“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商邑翼翼”殷墟遗址、“古蜀之光”三星堆遗址10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考古遗址复原的线上展出,通过自由探访文明成果、亲身体验祖先生活,再现“中华何以五千年”的伟大辉煌。

殷墟上线“何以文明”大展

  殷墟是商朝后期(前1300年~前1046年)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洹河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自盘庚由奄(山东曲阜)迁殷,历8代12王。1928年以来考古发现宫殿宗庙、王陵、族邑、铸铜制骨作坊等遗迹,出土了十多万片有字甲骨,以及后母戊鼎、妇好偶方彝等青铜重器和精美的玉器。甲骨卜辞中称为“大邑商”。《诗经·商颂·殷武》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殷墟上线“何以文明”大展

  殷墟的发现,还要从神秘的甲骨文说起。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药店售卖的龙骨上发现有奇怪的刻画符号,研究后他发现,这些契刻符号就是古老神秘的甲骨文。在这之后,清末学者罗振玉释读了甲骨文上对殷墟地址的记载。这些刻写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了殷商时期人们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猎等信息,再现了3000多年前,殷商先民的丰富生活。

  甲骨文的发现为中国拉开了3000多年汉字发展史的序幕。迄今为止,出自殷墟,刻写有文字的兽骨和龟甲有15万多片,其中可识别的单个文字有4000多个,目前已识读出1500余字。

殷墟上线“何以文明”大展

  而殷墟,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自1928年,考古发掘殷墟遗址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也逐渐发展完善,正因为殷墟,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初便成为“国际顶流”,广受关注。

  除了甲骨与青铜器,殷墟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玉器、骨器、陶器、牙器、蚌器、竹木器、漆器、皮革制品、纺织品等精美文物,其中仅玉器就出土了2000余件。

  殷墟甲骨文与考古发掘,将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系统的文字、青铜时代的顶峰、完备的国家治理体制……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伟大辉煌!

殷墟上线“何以文明”大展

  在“何以文明”大展中,用户化身时空旅行者,从“何以文明”序厅进入“商邑翼翼”殷墟遗址,在复原的遗址场景内自由穿梭,通过传送门进行场景跳转。在与NPC(“央博”数字平台复原的先民形象)对话、接收完成任务中,用户可沉浸式感受殷商王朝的日常生活。

殷墟上线“何以文明”大展

  在洹北商城,用户可以“亲手触摸”青铜文明的璀璨辉煌;在庄严的宫殿区,用户可以识读甲骨文探秘商朝往事;在刘家庄北地,用户可以“亲自制陶”感受千载工艺传承。(记者:张体义)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