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焦作:“森林+”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清明、五一假期,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榜单的“焦作民风体验之旅”火了。这条以绿色为底色的乡村旅游线路,从太行山南麓环游至黄河北岸,在明媚春光和灿烂夏日中感受怀川大地的自然之美,体验森林乡村、民间艺术、采摘乐趣等,在山林越野、休闲研学中享受丰富、闲适的旅游体验。

  这是焦作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落实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建设森林焦作,赋能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之一。

  近年来,焦作市以森林焦作为引领,着力打造“森林+”体系,推动“森林+‘六化’+森林乡村和特色小镇+森林旅游康养+乡村旅游+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并与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推动了林业高质量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支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焦作:“森林+”赋能乡村振兴

  森林“六化”,为乡村振兴铺新路

  在森林焦作建设实践中,焦作市把高标准打造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样板工程作为创新举措,推进国土绿化,助力乡村振兴。

  3年来,全市完成森林资源培育34493.33公顷,在南太行构建了823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廊道811公里;在城市,实施完成南水北调绿化带、大沙河生态治理等标志性工程,建成开放天河公园、苏蔺公园等24个公园和204个街心游园;在农村,全面推进道路、农田及房前屋后绿化,村镇道路绿化率达80%、林网控制率达96%、水岸绿化率达90%、乡村绿化率达30%。

  在森林“六化”建设中,全市各地林业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乡村振兴赋能。

  沁阳市创新山区困难地造林模式,按照“廊道绿化+产业扶贫+旅游+乡村振兴”的路径,历时168天艰苦奋战,投资4000余万元,修建完成了总长7公里的常平乡通村观光路、扶贫路、富民路,实现了该乡6个贫困村的交通互联,助力其脱贫摘帽。该市把山区困难地造林工程与义务植树活动紧密结合,每年春季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市直21家绿委会成员单位按照分工领取节点绿化任务,在自家“责任田”上,一园一景,打造“幸福林”“桃花源”“文化廊”等,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带动了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

  中站区在森林“六化”亮点打造上,以龙翔省级森林公园矿山修复项目为山区森林化重点,总投资1.4亿元,运用绿色边坡工程、种植生态林等方式恢复生态环境,采取打井、修建排水沟、布设喷灌系统解决后期生态养护问题。整个项目已经完工,如今,这里成了焦作南太行璀璨的绿色明珠和森林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武陟县依托国储林项目,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打造武陟境内全长43.35公里的王园线,累计绿化624.99公顷,带动沿线6个乡镇高质量发展。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焦作:“森林+”赋能乡村振兴

  “创森”发力,让乡村振兴增活力

  在创建森林乡村示范村、森林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焦作市把创建活动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持续发力,全市继建成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35个、森林特色小镇24个之后,今年又完成筹建森林乡村示范村60个、森林特色小镇10个。

  记者在这些森林乡村示范村、森林特色小镇采访时看到,很多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样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森林特色小镇,采取“森林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扶贫+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有特色、生态有呵护、文化有传承、发展有活力。在农林产业、大棚采摘、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下,源沟村旅游知名度逐渐提高,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日均客流量2000余人,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定持续提升,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文明村镇。

  温县黄河街道滩陆庄村在森林乡村建设中,高标准推进村内绿化美化,街道两侧种植有山楂、石榴、柿子、桂花等10余种树木,一街一景,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对村内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沟河路渠、闲置庭院进行整治,为乡村绿化美化提供了用地空间,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博爱县寨豁乡探花庄村森林特色小镇,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鼓励村民种植樱桃、冬桃、柿子、核桃等特色林果,现全村有林果面积40公顷。利用探花故居、千年古槐等资源,建设“四好农村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停车场、观景台、道路节点,并通过举办“金秋山货节”“魅力探花摄影展览”等系列活动,带动了特色林果销售和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该村成为中国焦作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节点和网红打卡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焦作:“森林+”赋能乡村振兴

  “森林+”带来蝶变效应

  森林焦作建设年年发力,赋能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带动乡村旅游持续火爆。2023年小满时节,博爱县寨豁乡樱桃红火,旅游火了。山坡上,梯田里,300多个樱桃园内,自驾来的游客穿梭林中,采摘、留影、拍小视频,一派红火景象。小底爱情公园、探花庄“陌上东圃”、江岭太行第一槐……各村景点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该乡大力发展山区林果业引领乡村游带来的巨变。全乡樱桃、冬桃、核桃等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1466公顷,打造了集采摘、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林果+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森林特色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春节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0.72万元,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带动森林旅游成气候。今年清明、五一小长假,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市森林公园、靳家岭森林公园、龙翔森林公园、缝山针森林公园等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游人如织,成为焦作市全域旅游新亮点。修武县把森林旅游确立为龙头产业,先后组织了“千军万马战太行”“青龙峡景区开发”“森林公园开发”等建设,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全国森林旅游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五一假期,我市森林公园、大沙河湿地公园、天河公园接待游客8.5万人次。市森林动物园举办的2023年新春灯会火了,历时一个月,接待游客8.4万余人次,营业收入318万余元,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先后报道其盛况。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焦作:“森林+”赋能乡村振兴

  带动康养产业入佳境。博爱县月山寺、靳家岭,沁阳市神农山,修武县青龙峡、云台山,孟州市丰润园等均获批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单位,这些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养生旅游的好去处。

  带动林业旅游成新亮点。武陟县北郭优质林果产业森林小镇,有黄沁文化园、黄河魂游园、百姓梨园、原岗桃园、千亩菊花园、郑蜜葡萄园、豫田草莓园、黄河软籽石榴园,春天可以来这里赏千树万树梨花开,夏秋可以来这里采摘甘甜的丰收果实,一年四季可以来这里赏花、观景、康养、游玩,农民来自林业及相关收入占比总收入64%。修武县王屯乡新庄村靠“一村一品”的乡村林果化特色,成就了休闲采摘的典范。每到枣红时节,游客就会到这里休闲观光、采摘大枣,感受乡愁文化、农耕生活和乡土气息,农民群众在从事特色林果生产中,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图片均为焦作日报全媒体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杨仕智 通讯员 李成军)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