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体验矿工生活。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供图
焦作,因煤而生、伴煤而兴,在这里很多故事都与煤密不可分。七月,到焦作赴一场与煤相关的红色初心之旅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近日,红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学线路之“解放区百年焦作纪念馆——中站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中站区十二会村——中站区太行八英纪念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迎来了游客小高峰。夏日炎炎,游客在这里认真参观游览,仔细聆听导游讲解,重温峥嵘岁月,深切感受先辈的不屈和坚强,传承红色文化。
解放区百年焦作纪念馆是焦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英福公司钱庄旧址,这里是中国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近代煤矿工业的“活化石”,也是历史所赋予焦作的印记,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焦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艰苦历程。
在这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实物,诉说着近百年来无数革命先驱为焦作解放和焦作工业发展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游客重温着革命的光辉历程,感悟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顽强斗争的艰辛,以及当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中站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前身是焦作矿务局王封矿,1919年由英商开凿大井,这是英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矿井,当地人俗称之为“西大井”。 1949年焦作矿务局成立后,更名为“焦作矿务局王封矿”。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内最大的现代化矿井,其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杨伟明介绍,近年来,王封矿开始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到“红色记忆”二次转型。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沉淀,王封矿致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井架、坑口电厂遗址、铁路专线、原有建筑、设施等老工业元素,成功建设了集文化、休闲、旅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学、红色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园区,初步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
“打倒帝国主义!”“全国工人大团结万岁!”……身着下井工作服的游客与工人们一起高举旗帜、振臂高呼,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以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为故事原型创作的《井口怒吼》情景剧日常演出的一幕。《井口怒吼》情景剧演出的场地——英雄广场就是焦作煤矿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五卅运动”发起大罢工的地方。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以亲身体验为主,用红色历史感染人,用红色精神激励人。游客可以通过参观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纪念馆、观看情景剧《井口怒吼》《矿工夜校》等,了解焦作煤矿发展史、焦作煤矿工运史和“特别能战斗”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新意,近距离感受入党宣誓的神圣时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对“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特别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通过场景复原,把新旧社会煤矿工人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劳动条件进行直观的对比展示,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孩子在巨大的反差中,能切实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爱党爱国之志。”一位家长深有感触。
同样,在被誉为“焦作西柏坡”的中站区十二会村,游客重温入党誓词,吃忆苦饭,重走红色长征路,参观太行区第四专区旧址和焦作市委、市政府旧址,观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英雄树》,通过全方位、多角度体验,进一步感悟焦作市红色旅游的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是旅游和教育的最佳结合点。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焦作市围绕太极拳、黄河文化、地质科普、革命历史、名人及国学传统、四大怀药中医药等优质研学资源开展研学活动,科学谋划编制具有焦作特色的研学线路产品。同时,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了百场主题研学体验实践活动,让丰富多彩的文旅场所、场景成为课堂。(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