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收入甚至自掏腰包补贴,到稳定的月入数千,今年57岁的安阳“相州盘扣”市级非遗传承人王文清,研究了半辈子盘扣技艺的她,在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中,找到了传承相州盘扣的发展之路。
近日,携程度假农庄最新公布的数据,乡村旅游带动非遗等相关体验活动数据已连续12个月实现上涨,而随着暑期乡村游的热火,今年第二季度4、5月数据再次实现环比上涨,其中活动参与人次上涨129%,而活动带动当地乡村收入增长143.1%。安阳“相州盘扣”非遗传承人王文清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因为乡村旅游的火热,让更多和她一样守护非遗的传承人,多了一个生活的盼头。
从花钱供养,到月入过万
相州盘扣非遗技艺是由手工将长长的袢条回旋盘绕成各种造型的装饰品,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元素。从妈妈手中继承盘扣技艺以来,王文清已从事传统服饰手工艺、盘扣艺术30余年,现在的她,更加专注盘扣技艺的研究和创新。
因为热爱盘扣艺术,2017年,王文清在河南安阳民俗博物馆成立了自己的盘扣艺术工作室,但几乎没有带来任何收入。
河南作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试点省份之一,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的安阳林州市,近年来联合携程集团,发动众多民宿从业人员,开始大力推广非遗进民宿,王文清的非遗传承也因此受益。
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的客流量,为王文清的盘扣工艺品打开了销路,她的工作室也从最初需要投入维持运转,到如今每个月能稳定收获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订单收入,这样的“反转”,让压在王文清心上石头终于落地。“终于不用再担心贴钱了,以后可以更加专注盘扣艺术创作,把这一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王文清说。
如今,王文清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盘扣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播上,她会不定期参加的携程度假农庄非遗传承活动,向乡村旅游的游客讲解和传授盘扣技艺,同时她每周还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盘扣这项传统技艺。
乡村旅游,让非遗更好传承
52岁的靳林峰,是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靳氏剪纸传承人,其作品曾多次被国家博物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等机构展出和收藏。而乡村旅游的兴起,也让他的非遗剪纸技艺传承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红旗渠是新中国奇迹,近10万人参与耗时近10年的“人工天河”,让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动人的故事。而作为林州代表性的乡土艺术,靳氏剪纸一直致力于将红旗渠的故事进行讲述。当地乡村旅游的兴起,给剪纸文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参与了林州“非遗进民宿”后,包括携程度假农庄在内的多家民宿成为了靳氏剪纸工作室剪纸工艺品的稳定采购方,剪纸体验包等多种产品,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乡村民宿非遗体验产品。相比单纯的参观,上手体验也刺激了游客更强的购买欲,带动了整体产品的销售,越来越多的游客带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和红旗渠的故事返回了全国各地。如今,靳氏剪纸也成为了林州人对外送礼的必选项之一。
参加民宿的非遗技艺讲解活动的过程中,游客和民宿员工对于剪纸技艺的热情有时超乎想象,这进一步激发了靳林峰更大的传承热情。他在今年6月举办了一场红旗渠主题的剪纸作品展,不仅免费对外开放,也通过自己的工作室免费提供非遗剪纸体验。
如今,经由靳林峰的创意转化,靳氏剪纸已经形成了非常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红旗渠剪纸册、红旗渠剪纸团扇、红旗渠剪纸抱枕(枕头)、红旗渠剪纸台灯、摆件等等,成为了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据了解,围绕已开业上线的23家携程度假农庄,携程还展开了包括榫卯木工、苏奇灯笼画、蓝染、蜡染、刺绣、神仙豆腐等等的非遗技艺推广,通过将乡村旅游和当地非遗传承结合,利用旅游帮助更多当地文旅产业实现振兴。
携程乡村振兴研究院副主任、携程度假农庄活动运营负责人张洁表示,面对暑期乡村游市场的火热趋势,非遗文化作为各地的文化优势,能够有效的提升乡村旅游的体验丰富度。而携程度假农庄的一亩田活动,将不断研发并上架热门非遗体验活动和文旅产品,努力把非遗的文旅优势呈现给全国潜在客群,撬动各类非遗文旅振兴,让游客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帮助非遗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记者:温小娟)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