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于6月10日上午在中强·城市光年广场举行。

  中共新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段祥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炎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惠勤、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晓丹、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卫华、河南中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艳昱出席活动。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口号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国非遗故事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新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段祥生讲话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颁发新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和新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新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翔宣布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集中展示展演暨购物节活动启动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金凤路社区舞狮社——新密传统民间社火(开旸舞狮)表演

  启动仪式上锣鼓喧天,新密传统民间社火(开旸舞狮)热闹开场。其表演洒脱大方,稳重细腻,动作时而顽皮诙谐,时而刚劲粗犷,表现了狮子威武勇猛的气质和矫健灵活的神态。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传令组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超化吹歌,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鼓吹乐,距今已有1500多年,一直沿用古代独特的记谱方式工尺谱,被音乐届专家誉为“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国家一级作曲家、郑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孙树森老师编曲创作的《郑风·溱洧》,描绘了2600多年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时,青年男女结伴来到溱洧岸边,手持兰花,赠予芍药,游玩踏春的情景。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新密市超化吹歌古乐团琴箫合奏《关山月》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其曲为伤别之意,亦感慨戍边将士,征战疆场而鲜有人还之怆。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香芬戏曲艺术工作室表演豫剧《抬花轿》选段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申报的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杨树冲唢呐传承人李喜增表演唢呐特技《祝福》

  杨树冲唢呐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传统吹唢呐,是用口内技巧和指法技巧完成一首曲子,传承人李喜增老师为大家表演传统唢呐吹奏的曲子,以及将近失传的唢呐特技,比如用鼻子吹,顶碗,空中飘彩,魔术,杂技为一体的另一种表演方式。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新密说书戏代表性传承人黄增梅带来的经典曲目《吃亏是福》

  河南民间曲艺种类繁多,其中说书戏是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说书戏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靳寨唢呐传承人带来的精彩曲目《百鸟朝凤》

  传统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原名“十样景”,在众多唢呐曲中,它最具代表性,将唢呐的表现力演绎到了一种极致。《百鸟朝凤》的乐曲声中有莺歌燕舞,有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既能听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能感受到活泼、粗犷的生活气。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暨购物节启动仪式举行

李家拳的弟子们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武术表演

  李家拳是一项传统武术项目,由清同治二年的武举人李殿辅及其兄弟创始,后在三李油坊庄村族中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李家拳法讲究身眼步法,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开和沉稳,传递了深刻的文化道德精神。

  活动现场除了热闹非凡的动态非遗展演,还有玉雕(密玉俏色雕刻)、金银器制作技艺 (新密银饰锻制技艺)、窑沟窑陶瓷烧制技艺、葫芦烙刻、新密花馍制作技艺(福李居)、大隗供销社荷叶饼、赵寨烧鸡制作技艺、艾草种植培育技艺等35项静态项目现场展示,让广大人民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老辈人传承下来的习俗和技艺,包括流传在民间的文学、音乐、舞蹈、民俗、技艺、工艺等,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体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DNA,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新密市地处中原腹地、伏羲山下、溱洧河畔,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新密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非遗”景观。伏羲女娲传说、黄帝传说、岐伯传说,这些列入郑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民间故事,印记着中华人文始祖在新密肇造文明的久远往事;溱洧婚俗、药王庙庙会、洪山真人信仰等民俗文化,传递着华夏民族的特有基因;超化吹歌、豫剧豫西调、杨树冲唢呐等传统音乐戏曲艺术,折射着先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期许;手工造纸、密玉雕刻技艺、陶瓷制作技艺、银饰锻制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构筑起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瑰丽场景。

  近年来,新密市高擎“文化兴市”战略,全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构建项目、培养传承人、建立展示传习示范馆为主线,积极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截止目前,新密市已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郑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个;新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8个。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郑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31人;新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6人。

  今年新密市组织开展的重点活动有非遗集中展示展演及购物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梦祥杯”云游非遗·短视频大赛、“梦祥杯”镜头下的非遗摄影展、溱洧情——剪纸艺术作品展、“窑沟窑杯”经典民艺颂中华·民间艺术大赛、非遗产品漫步“云端”,传承人直播带货培训、古乐雅韵音乐会、进景区、进民宿看非遗、“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文润溱洧公益课堂活动、“探寻遗址、抟土为瓷”研学活动等。

  新密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深入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典范,展现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乡村振兴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时刻牢记总书记“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的殷切嘱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基础,更要坚持以研究和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谱写中国文化新华章。如今,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非遗成为人们认识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感知传统之美、生活之美,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激发广大市民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汇聚成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中绽放绚丽的光芒!(新密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 刘娇)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