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焦作马村区坚持文产融合、强文促产,以乡村文化合作社为基础打造多元文化综合项目,搭建文化生产和消费融合的新舞台,推动乡村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
因地制宜,多元融入。马村区以街道为单位,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把乡村文化合作社植入乡村运营中,不断拓展乡村文化合作社的新内涵。该区融合丰富的红色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味的传统饮食文化、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璀璨的农耕民俗文化等元素,组建了安阳城红色文化合作社、陶瓷文化合作社、待王饮食文化合作社和演马瓜果蔬菜农业文化合作社等一批升级版乡村文化合作社,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以点串线,文旅互融。马村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文化合作社为平台,拓展“文化合作社+”新业态,促进乡村文化合作社与非遗文化展演、非遗美食推广、红色教育研学、农业观光采摘、都市近郊旅游等各领域的持续融合,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新端口不断涌现。如今,该区有2家农业观光基地、3处红色教育基地、20余家美食门店、20个非遗项目、30余家特产农户加入文化合作社,并串联开发“民俗文化村后岳村—亮马村研学基地—茁成农庄景区—河马仙果小镇”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定期组织文化合作社民间文艺团队在各乡村旅游点演出,吸引消费者3万余人,带动了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以及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宣传,线上“涨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线上”“文化+产业+线上”模式,紧跟当下新型传播渠道,迎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加大全媒体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文化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家乡村文化合作社开通抖音、微信等视频账号,开辟多维度展示空间,通过拍视频、发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传播推广,使文化合作社的文化服务输出转化为直接经济效益。该区主导拍摄推出的演马瓜果蔬菜农业文化合作社“河马仙果小镇”短视频和待王饮食文化合作社“永喜砂锅”短视频,第一天浏览量就分别达到1.4万和2.4万,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文化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记者 张蕊)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