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数字化发展下的红色旅游新图景

  随着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探寻红色记忆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出游目的。为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近年来,各地深挖红色资源,积极对接科技手段,探索红色旅游的创新表达。当前,很多红色旅游目的地创新表达方式,在红色纪念场馆建设、沉浸式演艺等项目的打造上积极拥抱数字化,以数字科技激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红色旅游新动能。

  沉浸式演艺唤醒红色记忆

  “这部剧让我从开头哭到结束。”“舞台上烈士名单出来的时候,我的眼泪哗一下流出来了。”3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观看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后纷纷感慨。作为赣州市首个常态化大型红色旅游演艺项目,《长征第一渡》的上演叫响了于都县“长征文化”品牌,丰富了“旅游+”内涵,长征这条“红飘带”在新时代迎风飘扬。

  近年来,像《长征第一渡》这样的优秀红色演艺项目不断为红色旅游景区发展赋能。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多个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出红色旅游演艺精品,常演不衰,成为生动展示革命历史、活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媒介。湖南首部大型红色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将山水实景与科技特效完美结合,成为韶山及湖南红色旅游的新名片;海南三亚打造的大型椰海实景演出《红色娘子军》则以沉浸式体验赢得观众青睐,成为海南红色旅游的亮丽风景。

  红色实景剧《井冈山》已上演十几年,影响了数不清的观众。《井冈山》有500余名演员,大多是周围村庄的红军后代。在党史专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员饶道良看来,《井冈山》之所以常演不衰,持续10多年受人追捧,除了以现代艺术手段呈现外,跟演员本色出演也分不开。“让观众在红军后代的叙述中走进那段艰难而光辉岁月,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感人至深。”饶道良说。

  尽管优秀的红色旅游演艺作品日益受到游客的热捧,但仍存在成本过高、与旅游脱节、缺少创新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等问题。“沉浸式演艺对场景布置、声光电效果和舞台技术、服装道具等要求很高,部分红色展馆、景区实现沉浸式体验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运涛说。此外,还有不少沉浸式演艺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舞台效果“多炫酷、少内容”。

  云上展陈盘活红色文物

  近年来,随着3D影像、全息投影、VR、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红色景区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基因的内涵和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拓展红色文化的承载和传承方式,让红色资源可感可亲。

  在展陈方面,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纪念场馆,以故事性、趣味性的讲解和互动式、沉浸式展陈方式服务观众,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当地通过AR导览系统、VR游戏等创新展陈方式,改变了红色景点单一的静态展陈模式,提高了革命旧址红色教育的体验性和互动性。

  近几年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力推动线上建设,《星火燎原》720°VR云展厅成功“出圈”。据介绍,今年1月以来,《星火燎原》720°VR云展厅线上观众达4万人次。和以往坐等游客上门不同,云展厅将博物馆的藏品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并对红色文化数据进行专业化标注、关联,同时采用VR、AR等技术手段呈现,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贵州赤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四渡赤水VR战争体验中心,将景区的历史与VR、AR软硬件做深度融合,打造创新文旅品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看来,目前,我国部分红色主题景区仍存在单一化等问题。他建议,红色旅游目的地要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创新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一是红色纪念场馆等文博单位可不定期组织史诗朗诵、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二是红色场馆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体验等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三是红色旅游景区可创作剧本,将游客引入“情景体验”、融入“密室逃脱”等形式,以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方式来呈现红色主题。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景区专家库专家张军英认为,当前,很多红色景区存在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他建议,为红色景区文化赋能需要百花齐放、形式多样。首先,要借助数字化技术等科技手段,以小故事、小剧本、微影视、新剧式、动漫等形式,记载、讴歌、重现当地重要历史事件中的英雄人物和优秀团队,包括继承红色精神、再现红色情景、重走战争线路和搜集红色故事、诗歌、民歌、音乐、摄影、绘画、标语口号等特色标志,借助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让红色文化放大景区的价值与影响力。其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红色景区的空间,打造没有围墙、少有展室,室内外与虚拟红色场景相结合的红色云展品,用沉浸式互动手段,嵌入红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红色互动色彩的露营野营、射击投弹等新型产品。最后,还可利用红色景区数字内容远程浏览的功能,增进游客对红色景区形象的提前感知,吸引游客前往。同时,红色文创产品,应向适应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靠拢,让“会说话”的红色景区商品,带动游客主动拍摄传播意愿。

  张军英还认为,一些红色景区地处偏僻地区,存在产品吸引力不足、游客较少的现象,这类景区应因地制宜打造持久性项目。“红色旅游产品建设的过程,既是当地再规划的思考过程,也是逐步拓宽景区及周边百姓民生发展渠道的过程,均可列入赋能设计思考中。引导、提升景区对当地资源条件主动改善的意识,如对种养、山路、亭台古堡、森林树木、花园等当地特色做出向旅游商品转化升级的改变,实现从‘红色景点游’到‘全域游’的转变。”张军英说。(实习记者 王伟杰)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