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振兴入境旅游还需多方合力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天,广袤的中华大地终于再一次迎来了入境旅游团队。高兴之余,也需冷静地看到,对于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入境旅游市场来说,重启乃至振兴并非易事。一方面,与出境游市场类似,入境游市场复苏面临着供应链体系重构、业务团队重建、渠道用户重新链接等困难。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团队业务尚未全面重启,虽然在2月3日,国务院宣布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不设通关人员限额,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但目前无论是市场端还是政策端都还在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

振兴入境旅游还需多方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直言,世界旅游业和国内旅游市场正在进入全面复苏新阶段,各国各地区纷纷出台入境旅游市场振兴措施,吸引中国游客和国际旅游者的到访。我国目前只试点恢复了20个国家的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外联、地接和“机票+酒店”业务,只有个人游和商务旅行者可以入境。

  “受疫情影响,旅游业的全面复苏需要一个过程,而要实现更加稳定的繁荣发展,则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特别是要重视入境旅游。”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瑞分析表示,从三大市场来看,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复苏相对较快,而重振入境旅游市场则更为艰难。就国内旅游而言,旅游者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决策成本相对较低,加之目的地的营销吸引和消费政策的刺激带动,其恢复相对容易。就出境旅游而言,由于相关业务赢利空间更大、境外目的地促销力度加大、出境需求原本较为旺盛且受压抑时间更长,其复苏备受瞩目且速度较快。相比之下,要推动入境旅游,特别是外国人市场、远程市场、过夜游市场复苏,则需要更加系统的谋划和更加持久的努力。

  相关研究报告也侧面肯定了上述判断。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指出,受疫情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在过去近3年里低位运行,商务等事务性旅行是入境旅游市场的主力。结合全球国际旅游加速恢复的背景,伴随着入境旅游复苏和回暖的政策窗口逐步打开,有序恢复将是未来入境旅游发展的主基调,入境旅游恢复有望呈“小步走”趋势。

  事实上,在宏观层面,早在去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就明确提出,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并设专门章节阐述。规划明确,适时启动入境旅游促进行动,出台入境旅游发展支持政策,培养多语种导游,讲好中国故事,丰富和提升国家旅游形象,审时度势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振兴入境旅游还需多方合力

  规划针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路线图”十分详细:将旅游形象纳入国家对外宣传,建立健全国家旅游对外推广体系;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海外文化和旅游工作,扩大优质内容供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美丽中国”旅游形象推广活动,加强“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旅游推广;细分重点市场、新兴市场、潜在市场,紧扣境外游客需求和消费习惯,设计推出更多国际化程度高、中国特色明显、适合境外主流市场的优质旅游产品,不断增强中国旅游品牌吸引力、影响力。

  就入境旅游通关政策而言,目前已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厦门与金门、马祖之间的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全部复航。从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45亿人次,港澳台地区尤其是港澳地区是入境旅游的基础市场,市场占比始终维持在高位。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意义不言而喻。

  从市场角度看,受国际往来航班量降价升、入境旅游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入境旅游行业产业链重构需要过程、海外游客出游意愿下降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入境游复苏发展的难度并不小,市场复苏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在通关、疫情防控等政策优化调整的刺激下,潜在来华游客需求明显回升,伴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商业活动的恢复,商务旅行将是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入境旅游恢复的主力支撑。

振兴入境旅游还需多方合力

  对于目的地来说,此前,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逐渐为国际游客所熟知,得益于目的地围绕入境旅游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持续的对外旅游营销推广活动,通过文化IP丰富城市旅游品牌和形象,凸显城市个性。如何重新布局、调整对外旅游营销推广活动,还需一盘棋考虑。

  为加快恢复入境旅游,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和产业振兴,戴斌建议,建立中央层面的旅游协调议事机制,统筹推进入境复苏与振兴,在全球主要客源市场宣传推广“美好中国”国家旅游新形象。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亚洲旅游促进计划”,制订并实施“入境旅游振兴计划”。结合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城市。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持续开展国家旅游形象专业推广活动,持续提升外国游客对“美好中国”的认可和来华旅游意愿。

  提升便利度已成为入境旅游引客的关键一环。宋瑞表示,推动入境游市场高质量发展,可考虑制定全面振兴入境旅游国家战略并设立专项基金,着力解决签证、国际航线、入境游客支付、服务便利性和客源地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在市场和产业层面,戴斌建议,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增强入境旅游的国内基础和行业配套服务水平;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旅游城市和街区,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旅游岛,推出一批绿色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入境游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导游人员和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接待能力;发挥国际组团社、国内地接社和在线旅游平台的作用,针对入境游客的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推出一批国际化定制旅游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项目。

振兴入境旅游还需多方合力

  健全入境旅游宣传推广体系,丰富入境旅游适销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推进入境旅游便利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抓手。期待入境旅游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对外继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激发海外民众来华兴趣。对内持续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升目的地的国际旅游影响力,让“美丽中国”为更多国家的民众所认识,推动入境游快速复苏。(记者 鲁娜 李琤)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