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信阳市2022年度优秀非遗实践案例⑪丨光山:古老的石雕涅槃重生

  日前,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信阳市2022年度优秀非遗实践案例,《固始:老缸窑焕发新生命》《罗山:土陶焕发新生命》《淮滨:泥塑助力乡村振兴》等十二个案例上榜。

  据了解,2022年,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政府和社会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在“连接现代生活 展现迷人光彩”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了探索实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扩大了传承人群,增强了项目的传承活力,促进了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光山:古老的石雕涅槃重生

信阳市2022年度优秀非遗实践案例⑪丨光山:古老的石雕涅槃重生

  光山石雕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位于光山县文殊乡杜槐村的石窝凼,是豫南有名的优质红石石材区。相传战国时期,鲁班就带领众徒,在当地开采红石。据记载,自唐代始,当地百姓就登山采石。上世纪80年代,石匠们将裸露在地表的红石开采凿制成猪槽、石条、石磨、糍粑缸等石用具,时至今日,畅销于周边县市,甚至远销鄂豫皖陕等外省。得益于石雕艺人们坚守工匠精神,世代相传手艺,石雕技艺至今仍生生不息,传承人匡自稳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今年62岁的匡自稳是土生土长杜槐人,同时也是杜槐红石雕刻技艺的第十六代传承人。他的石窝凼石雕厂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石雕作品,既有造型各异的水盆、花缸、贡鼎,也有人们日常实用的工艺地标牌、石鼓门枕、石桌、糍粑缸等。匡自稳建立了石雕厂,当地群众称之为“石窝凼工艺馆”。匡自稳16岁便跟随爷爷学习石刻,痴迷于雕刻艺术,凭借着祖祖辈辈家传的手艺和先天的悟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成为杜槐石雕产业的领军人物。2022年匡自稳被授予光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石雕刻技艺传承人。2022年11月,匡自稳将自己雕刻的31件(套)、价值4.7万元的文创石器产品,捐献给光山县茶具博物馆。

  为使古老技艺发扬光大,匡自稳勤学苦练,细心钻研,他在石雕刻制中讲究造型的精致逼真,采用点、线、方、圆等几何图形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既富古老艺术的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他不断尝试石雕的创新创意,创作了石狮类、人物类、花卉类等石雕作品,适应现代审美,融入现代生活,石雕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