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信阳市2022年度优秀非遗实践案例⑤|商城:老布鞋也有大作为

  日前,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信阳市2022年度优秀非遗实践案例,《固始:老缸窑焕发新生命》《罗山:土陶焕发新生命》《淮滨:泥塑助力乡村振兴》等十二个案例上榜。

  据了解,2022年,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政府和社会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在“连接现代生活 展现迷人光彩”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了探索实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扩大了传承人群,增强了项目的传承活力,促进了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商城:老布鞋也有大作为

信阳市2022年度优秀非遗实践案例⑤|商城:老布鞋也有大作为

  商城毛底布鞋制作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历史悠久,受众广泛。项目保护单位——商城县鄢岗镇毛布底手工布鞋厂是长期以来致力于布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毛布底手工布鞋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依靠广大的农村留守妇女纳鞋底才能完成手工布鞋的制作。企业采用“公司+网点+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巧媳妇+”工程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农村留守陪读妇女能够照顾着家、带着娃、挣着钱。企业以生产基地为中心,分别在固始、商城、潢川三个县的七个乡镇设立手工布鞋鞋底收发网点,带动网点周边40—70岁农村留守、陪读妇女千余人就业。20多年来,企业累计培训产业工人万余人,累计为群众创收8000余万元。

  在脱贫攻坚期间,企业结合国家精准扶贫、产业帮扶政策、深入乡村广泛与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结对子,进行产业帮扶。对制鞋人员进行手工技艺、工艺培训、再培训,进行技术帮扶,帮助137户贫困户,523人贫困人口脱贫,助力乡村振兴。2019企业被商城县残联认定为“商城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2020年企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2021年企业被河南省妇联认定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

  随着老一代制鞋艺人逐渐老去,年轻人逃离农村奔向城市,农村劳动力面临断崖式缺失,毛布底鞋手工制作技艺更是面临着人亡技绝的困境。为此,企业负责人带领团队北上河北南下广州、深圳与机械工厂寻求合作。历时3年经历9次失败,最终研发出千层底布鞋鞋底机械打孔设备,优化了千层底纳鞋底工艺。由原来的人工手针纳底改为现在的机器扎眼,人力穿线纳底,优化了纳底工艺流程,降低了纳底技术难度。为老一辈的纳鞋底产业工人节省体力、为新一代的纳鞋底产业工人降低了技术门槛,扩大了产业工人就业范围。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企业自2022年3月起,通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工程,已为企业累计培训、再培训工人2306人,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同时企业不断发掘传承人、培养技师、培养能手。通过企业传承、家庭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大力传承毛布底鞋手工制作技艺,建立了乡、村、组、户四级传承网络,先后培养出3名市级非遗传承人、8名县级非遗传承人,为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