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记者获悉,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石窟里的绝唱”——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展品上新,新增83幅作品供市民参观。展出的作品中有“飞天迎面立,让您思不息”的飞天神像,有细致繁复、技艺高超的造像龛,有最完整的《华严经》拓片,还有小巧精致、神态各异的神王像,可凶可萌的异兽和兽头人身的兽神像......春节期间,不妨携家人一同前往欣赏中原黄河沿岸的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作品。
“石窟里的绝唱”——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物局主办,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承办,分批次共展出作品107件。
展览主要以巩义石窟寺、洛阳水泉寺石窟、浚县千佛洞石窟、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博爱县石佛滩、新乡香泉寺石窟、焦作窄涧谷石窟、鹤壁五岩山石窟、林州洪谷寺等黄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9个石窟寺高浮雕内容为主,集中展示了“大国工匠”李仁清先生40年来在金石传拓方面取得的艺术作品和成果,彰显了中原黄河沿岸的石窟高浮雕的艺术魅力。
“传拓”一词,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由此可知,我国的传拓历史当在1400年左右或更早。长期以来,对于立体的高浮雕造像碑、石窟寺佛龛造像或陵寝前的人物、动物石雕则极少有人问津,皆因立体的高浮雕造像在工艺设计、透视关系、贴纸的难度等方面不易掌控之故。
传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这项古老的技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李仁清先生四十年来致力于现代传拓技艺的传承创新,解决了对高浮雕、圆雕石刻进行立体传拓的难题,通过水墨传拓使雕塑作品回归到平面构图“粉本”,解析、还原了一大批珍贵的艺术珍品。
此次新增作品主要有——
飞天系列:巩义石窟的飞天,主要分布在窟顶和造像龛四周,五个窟一共有飞天190余身,雕工精致、风格独特,特点突出,动感与安详并存,构成了动静对比,以飘带托起的飞舞姿态显得更加自由流畅,给人一种缥缈的神秘感。
造像龛(造像记):巩义石窟现存题记为北朝至唐代所刻,这些造像题记的内容反映了西域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广泛影响。巩义石窟造像题记在形制、大小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书法风格以圆劲质朴见长,圆中寓方,不加雕饰,质朴自然。
神王系列:寓意维持社会秩序,免受自然暴力伤害。成组的神王像最早出现于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左右腰壁下方,巩义石窟和响堂山石窟的神王数量最多。
展览中的《华严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用笔精妙、笔法高古、结体宽博、有八分气度,是北朝时期楷隶杂糅的典型书风,有庙堂之气。
本次展览将展示海量高浮雕拓片精美文创产品,更设有传拓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跟现场教学老师一起学习拓印,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拓印的整个过程,领悟传统拓印的魅力。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