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沁阳:努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

  增强历史主动精神 推进文化创新创造

  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文化自信的“源” 和“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沁阳:努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

沁阳八景之滨河溢彩

  沁阳,作为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文化旅游大县。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推出了“陶屯斗茶”“文物表情包”“沁阳八景”“沁阳十味”,以及朱载堉雅乐团、文旅棒棒糖、三圣塔雪糕等文创产品,让古老的城市开启了新的打开方式,让文物文化“潮”了起来,“活” 了起来。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鲜明主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使我们重新认识了一座“城”:沁阳是千年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654年“怀府首县”,文化遗产独树一帜、独具魅力,城区的场馆资源就是A级景区,可以把县城打造成“蒸腾着烟火气息的全景式博物馆”,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

沁阳:努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

沁阳盆窑黑陶博物馆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旅游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沁阳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是解决“产城融合、景城融合”的必由之路。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文旅文创的发展路径:通过创意赋能、内容点亮,激活历史文化遗产来增加旅游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全域旅游创建,使文旅文创赋能旅游发展,推动“产城全链条融合、景城全要素融合”,成为服务业的支柱、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下一步,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文化创新创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努力把文旅文创融合产业打造成沁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引爆点,全面提升沁阳的文化首位度、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旅游幸福感。

  落实规划,项目带动

  塑造创新创造新品牌

  一、全面落实《沁阳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沁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沁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统筹布局“旅游+”“+旅游”,全力打通文化、旅游、文艺、非遗、生态、保护、传承、 服务、品牌等发展“经络”,经营高境界文旅。五年内,我们要把沁阳打造成“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市”“中原地区必选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沁阳:努力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

朱载堉雅乐团

  二、强化产业融合,项目带动。2023 年,我们要实施“480旅游度假区”“新博物馆”“窄涧谷太平寺石窟发展保护”“森林动物园基础设施”“神农山风景区重点建设”等项目。2024 年,我们要建设“太行陉世遗茶旅之乡”“沁阳市文化遗产研习园”“怀府古城”等项目。其中,“太行陉世遗茶旅之乡”项目,以常平乡窑头村为基础,打造以“商旅、陉道、文化、游览、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茶旅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预计4.8 亿元。这是河南省范围内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代表,也是焦作市文旅文创融合的重点项目,必将成为沁阳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机遇。怀府古城“南门大街旅游休闲街区”项目,计划总投资 1 亿元。这是一条现存河南省县城内文化遗产资源最丰富的一条古街,我们将新建 “怀府古玩市场”“怀府特色小吃街”,以及“水亭吟香”主题精品民宿、老怀府胡同“梦游”剧本杀演艺馆等项目,生动再现“杀驴胡同”“铸胡同”“鸡市牌坊”等古怀庆府民俗百态。

4.jpg

三圣塔文创雪糕

  三、注重文创培育,品牌塑造。深度开发神农山、丹河水、朱载堉、李商隐、宋学义等沁阳特色文化元素。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黑陶”“大漆”这些文化遗产的年轻态消费、沉浸式体验、市场化表达、产业化发展。此外,我们还将做好“李商隐诗歌文化园”“黄庭经养生度假区”“南太行温泉度假区”“丹河湿地生态园”“红色旅游环线”等项目的谋划推进工作。

  深挖资源,以文塑旅

  打造创新创造新业态

  一、提升文化资源挖掘水平。实施沁阳博物馆老馆西展厅和李商隐展厅改造提升工程;沁阳图书馆三楼扩建项目;实施“野王古城遗址公园”“邓禹冢”“大盐殿修复”项目,“怀川拾珍·野无遗贤”非遗普查和资源转化工程,实施“沁阳研学课程本土教材研发”项目,举办“中国钢琴调律师大会”。

  二、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引领力。把沁阳名人、名山、名品和非遗系列艺术等融入现代表达方式,积极推进“万里茶道·太行陉”沁阳市段联合申遗世界遗产工作,利用“世界读书日”“中国旅游日”“文化遗产日”等节庆,开展“咱村也有好风光·沁阳首届最美打卡地”“沁阳市首届十大阅读推广人”“沁阳之宝”“沁阳市首届十大村宝”等评选活动,以及“诗游太行陉·翰墨壮申遗”大型主题宣传推介、“行旅太行工艺点亮· 非遗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等活动,推出一批古韵新意的文旅商品,提高市场影响力。

  三、提升融合实效。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本,持续提升神农山、二仙庙等老牌景区品质。做好黑陶小镇、宋学义故居等 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施太行传统古村落公园精品民宿项目,推动赵寨、九渡、盆窑等各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建设。

  运营前置,平台推动

  做优创新创造新环境

  瞄准沁阳文旅文创发展的痛点、堵点,打造“两个平台”。一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智慧监管平台;二是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采取“一个创意、一个项目、一个市级领导分包、一个专班推进”的模式,抓落地、抓运营、抓幸福产业,共同富裕。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高策划、精规划、轻投资、软开发、少建设、深挖掘、 点提升、巧推广、重运营,以创新营销促客源提升,以设施完善促功能提升,以多点融合促游线提升。

  注重城市大休闲、乡村旅游度假等短距离、品质化、数字化、休闲化的市场新趋势,着力在度假、 研学、露营、夜经济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和文博场馆游等业态上下功夫。深化智慧景区、优秀公共文化空间等创建活动。以厚重的沁阳文化为基,能融尽融、应创尽创,努力打造地方文旅 IP,在广袤的沁阳大地,演绎“诗乐沁阳·如梦河内·有情四季”剧本杀,让沁阳人都能成为这个“剧本杀”的主角,在家门口享受“诗和远方”的生活,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责任编辑:毛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