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信阳市2022年度优秀非遗实践案例,《固始:老缸窑焕发新生命》《罗山:土陶焕发新生命》《淮滨:泥塑助力乡村振兴》等十二个案例上榜。
据了解,2022年,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政府和社会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在“连接现代生活 展现迷人光彩”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了探索实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扩大了传承人群,增强了项目的传承活力,促进了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固始:老缸窑焕发新生命
固始县方集镇老缸窑始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至民国年间,在此从业人员近百人,生产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粗制陶器。有缸、瓮、盆、钵、罐、壶、香炉、灯台、和尚塔等45个品种,年产4.2万件(套)。产品销至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广大地区。1957年,在窑址所在地成立固始县国营陶瓷厂,古龙窑年产47.1万件,产值9.6万元。60年代后期,随着工业发展,日用陶瓷产品滞销,但年产陶瓷产品依然能达到21万件,产值18万元。1971年,陶瓷厂改产耐酸陶瓷,新建隧道窑,古龙窑停产。后来古龙窑处于无维护时期,历经风雨侵蚀及各种其他自然因素影响,窑床和窑尾基本不复存在,仅存窑头原貌。
2013年“陶瓷制作技艺”被列入固始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该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提上日程。2020年10月,方集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携手河南开成陶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陶瓷厂新建大别山陶艺文化旅游产业园,第一时间着手对古龙窑进行抢救性修复,在文旅部门的指导下对陶瓷制作技艺开展了传承保护。
大别山陶艺文化旅游产业园预计总投资6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主要建设有:古窑民俗博览园、大别山乡粹园、陶艺创客小镇、中华民族民宿园、老缸窑古街小镇、青少年户外研学基地六大主题园区及科技智能艺术陶瓷生产基地。
园区秉持“走出去,引进来,传承技艺,振兴乡村”的战略理念,先后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意向,被教育部门认定为“固始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被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展示馆。2021年,园区申报县级手工制陶非遗传承人2名、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扩大了该项目的影响力,扩展了非遗从业人群。截止目前,接待中小学生校外研学累计近5000人次,园区利用自身的优势,丰富青少年学习爱好,陶冶情操,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传承陶艺文化。
大别山陶艺文化旅游产业园在原有遗产的基础上,利用遗址规划建设以陶艺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力求以深厚经典陶艺文化内涵为支撑,构建集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陶艺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陶艺文化主题休闲度假旅游、陶艺文化产品展示为一体的集市,最大限度地保留陶艺工业遗产,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依靠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复兴陶瓷产业和文化,逐步发挥陶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变文化资源为“绿色生产力”,进一步丰富大别山文化旅游资源,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同时建设老缸窑古村落,安置附近居民经营销售产业园区的陶瓷产品,实实在在地拓宽当地居民收入渠道,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