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医华佗被杀(出自许昌市图书馆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文献-《图说三国·曹魏》)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据《图说三国·曹魏》载,曹操不仅喜爱文艺,注意网罗文士;而且重视养生,招致了不少方士和医生,其中就包括神医华佗。
曹操长期患头风病(偏头痛),常常疼痛难忍,华佗为其针灸,总是马上见效。曹操欲使华佗专为自己治病,而华佗本为“兼通数经”的士人,对当医生常感后悔;加之长期在外,思家心切,便请假回乡。到家后,他拖延妻病,一再要求延假。曹操屡召不至,大怒,命人将他捕至许都,下狱而死。华佗之死,成为曹操为一己私利而摧残人才的一个突出例证。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临死之时,拿出一卷书与狱吏说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华佗所烧之书,是积平生医疗经验结晶写就的《青囊书》,致使这一宝贵医术遗产失传。为此,后人有诗叹曰:“华佗仙术比长桑,神知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曹操(155-220年)
曹操(155-220年),即魏武帝,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孟德,小字阿瞒,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举孝廉出身,初任洛阳北部尉。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显露头角,先后任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在陈留起兵,次年初与关东州郡联合讨伐董卓。初平三年(192年),占据兖州,收编“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地位;又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增强经济实力。经过十余年征战,先后削平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后,治理与北方的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封为魏公,二十一年(216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卒。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为武帝。因他挟制汉献帝,杀死伏皇后,独揽大权,使汉室名存实亡,为人酷虐变诈,多疑嗜杀,被《三国演义》塑造为“奸雄”的典型。
华佗(?-208年)
华佗,东汉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医术高明,精内、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被称为神医。曾用麻醉药“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创“五禽戏”,教人健身防病。
华佗医术高明,精内、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被称为神医。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创用了夹脊穴,“……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后被曹操招去,为其治头风。因思家而返,拖延妻病,一再要求延期。曹操屡召不至,逐下狱死。《三国演义》写曹操患头风,召华佗医治,华佗提出须麻醉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操疑他欲害己,将他下狱置死,属于艺术虚构。
华佗庵(出自许昌市图书馆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文献-《图说三国·曹魏》)
华佗故居,在安徽省亳州市,毗邻华佗庵。其故居原为一片荆篱茅舍,宅前屋后,碎砖曲径间,遍植中草药。屋后为药园,有清澈如镜的药池。今重建的故居为一土墙院落,东厢名益寿轩,是他为人看病之地;西厢名存珍斋,是他的药房,陈列百余种药草标本和华佗配方研制或命名的中成药。药园有药池亭、神医阁、课徒馆和五禽戏坛等建筑景点,其余遍植芍药、白菊、牡丹、紫苑、枸杞、车前子、二花、二丑、曼陀罗等百余种药草。华佗庵、华佗故居及药园,占地8600平方米。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佗庵,又名华祖庵,位于安徽省亳州城内。相传华佗曾在城内斗武营居住,在曹巷口开药铺给人看病。唐宋时即在华佗旧居修建祠庙,后毁于战火。明末清初,又在斗武营街口修建华祖庵,塑华佗神像。今庵为新中国成立后重建,已经改为华佗纪念馆。庵坐北朝南,山门拱形,门楼上有“华祖庵”三个金色大字。正殿里立华佗全身像。像高2米多,华佗身着长衫,头顶方巾,腰间系药葫芦,脚穿船形靴,面带微笑,凝视前方,慈祥亲切。正殿东西两厢则陈列着有关华佗的《华佗神方》、《华佗神医秘传》等书籍和有关资料。
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是为祭祀中国东汉时期的医药学家华佗建立的庙祠。因庙的历代住持皆为女僧,因此成为庵。华祖庵是传统的"三厢两厅正堂屋"结构,以挑檐式建筑为主;华祖庵总占地1.3万平方米,有山门、耳房、大殿、东西殿、禅房、元化草堂、存珍斋、益寿轩、课徒馆、自怡亭、五禽戏台、药圃、洗芝池、碑廊等建筑。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华祖庵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许昌华佗墓
许昌华佗墓:华佗墓在今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石寨村南石梁河西岸,距许昌市15公里。华佗墓内安葬着三国时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墓高约4米,周围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墓前碑楼高2米,青砖灰瓦,花脊翘拱。碑楼中嵌石碑一通镌“汉神医华公之墓”楷书大字,系清乾隆十七年(1652年)许州名医捐资刻立。碑上还有华佗的生平事迹和后人敬仰之词。墓地周围十米,六角形青砖花墙围绕。墓地建筑简洁大方,配之于翠绿松柏、芳草萋萋,更显得环境清幽、庄严肃穆。据传,由于华佗医术高超且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不愿专为曹操一人服务,便托辞探家回乡。曹操派人将华佗押回许昌,打入牢狱,迫害致死。华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救死扶伤的故事仍流传于此间,至今墓前香火不断。
1993年,华佗墓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市、县及苏桥镇、村多方筹集资金对华佗墓进行了维修,制订出了总体修复方案,山门、配殿、主殿基础及围墙已经竣工,从而又成为许昌一旅游胜地。
徐州华佗墓:在江苏徐州市彭城路华祖庙旁。华佗死后,各地立庙祭祀。因他生前曾来徐州行医,受百姓爱戴,于是建华佗祖庙。明永乐(1403-1424年)初年,徐州知州杨仲节取华祖庙土代替衣冠建冢,以示缅怀。原华佗墓为石砌坟,有墓碑,有石兽、石供案,现仅存墓遗址和清代石刻。
华佗还有一座墓,在西岳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内,亦为纪念性墓冢。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