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小舞台,指掌大乾坤;冬至在上阳,文化共传承。12月22日,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洛阳市同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研究院承办的“小木偶大魅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展示展演”活动亮相洛阳市上阳宫观风殿。
活动现场,来自洛阳市汝阳县南庄木偶戏剧团的非遗传承人们手持木偶,伴随着音乐展开表演。其故事类型丰富多样,表演形式新颖别致,赢得现场嘉宾阵阵掌声。现场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提出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木偶戏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世代传承的特点。
据了解,木偶戏是我国傀儡戏曲剧种中杖头木偶的一个组成部分,集表演、道具、制作、服装缝制、音乐伴奏为一体,是一种高难度的综合艺术,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汝阳南庄木偶戏早在清朝末期就有演出活动。汝阳县南庄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初兴于1879年,距今已有140年历史。因其形式新颖别致、技术性强,因而颇受群众、特别受到广大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欢迎。2008年,南庄木偶戏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据悉,现如今受时尚的流行歌舞冲击和娱乐多元化的影响,木偶戏已陷入后继乏人的濒危困境,急需抢救保护。本次“南庄木偶戏”展演,旨在通过展示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木偶,使群众可以近距离触摸、观察、欣赏木偶作品,从而更加了解和关注木偶戏,更加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推广非遗文化效果。
冬至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在数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更是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地。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