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商丘虞城:文化合作社“富”了群众精气神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刘楼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是商丘市虞城县乔集镇刘楼村的真实写照。11月20日,走进虞城县乔集镇刘楼村,“杂技大舞台”的牌匾格外醒目,有人在练习顶缸,有人在练习魔术……大家沉浸在文化生活带来的欢乐中,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虞城县决定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从而走上自主管理、自我造血发展的新轨道。开辟出一条集旅游观光、非遗传承、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和重要抓手,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村现有近70%的村民从事杂技、旅游产业,其中有9个杂技大团体,25个杂技演出小队,380多名杂技专业户,每年外出演出1000多场,创收500多万元。这些村民农闲外出演出挣钱,农忙时回来收庄稼,外出挣钱与种庄稼两不误。此外,我们还把公益演出和商业演出结合,发展了广场舞队、腰鼓队、豫剧队等,吸引各地群众加入,合作社的路子也越走越宽。”虞城县杂技家协会主席、合作社社长刘世生说。

  据悉,2021年3月份以来,虞城县因地制宜,在25个乡镇成立“杂技合作社”“戏曲合作社”“书画合作社”“民间艺术合作社”等各类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乡村文化合作社125个。吸纳社员共计3200人,创作编排各类文艺节目125个,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30场次,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

  “我们通过将文化合作社‘嵌入式’融进乡村运营,形成‘乡村文化合作社+乡村文旅人才’为鲜明特征的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增强基层公共文化发展活力,助力了乡村振兴。”虞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一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