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三门峡抢救发掘明清墓葬群

  11月17日,记者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2年夏天,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该所联合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基建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明清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北朝至明清墓葬64座,其中北朝墓葬4座、唐宋墓葬2座、明清墓葬58座。出土随葬品246件(枚),为研究豫西地区明清时期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抢救发掘明清墓葬群

北朝墓葬棺床

  此次发掘的明清墓葬均为梯形竖井墓道洞室墓,墓道底部以斜坡为多,墓葬多坐南朝北,东西向并列分布。墓葬以单人葬为主,还有少量的夫妻双人葬,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以瓷器为主,还有少量的陶器、铁器及石块等,器物组合以瓷罐、墨书板瓦、墨书或朱书墓砖、铜钱等,部分墓葬出土有墓志,随葬品数量不等。其中一座清代墓葬中出土有光绪辛丑年“御赏耆民”银牌。

  北朝墓葬均为带天井的长斜坡墓道,墓室后部设有棺床,部分棺床上铺地砖,以多人合葬为主,其中一座三人合葬,出土物品较少。从墓葬排列来看均坐北朝南、东西向并排,推测为家族墓葬。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抢救发掘明清墓葬群

墓葬封门石

  宋代墓葬为阶梯式墓道,墓室为东西向,前后较短,墓主人东西向放置于墓室中部,其中一座为双人合葬墓,出土有铜钱、陶瓶等随葬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抢救发掘明清墓葬群

板瓦及墓砖位置

  明清时期墓葬大致分4个区域,墓葬排列较为规整,彼此之间没有打破关系,大部分坐南朝北,随葬品具有一致性,以墨书板瓦、朱书墓志砖、黑釉瓷罐为常见组合,根据墓志文字记载,推测该处为郭氏家族墓地。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抢救发掘明清墓葬群

墓志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豫灵镇明清墓葬群现场发掘负责人李永涛介绍说,明清墓葬中出土的墓志、墓砖、符箓板瓦、石块等随葬品具有明显的道教因素,墓志在结语处有道教符号,符箓板瓦则在板瓦中部从上而下墨书诸如“敕令”“奉敕令”“五雷号令”等道教文字,下朱书道教符号,后接“镇之”字样。板瓦与墓砖的组合方式是此次发掘发现的另一种奇特丧葬现象。这种组合方式分为两种:板瓦、砖紧密结合,前为瓦后为砖,共同立于棺具前。另一种放置方式为在棺具前挡板立板瓦,后挡板立墓砖。板瓦、墓砖上均墨书与道教相关的内容。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抢救发掘明清墓葬群

御赏耆民银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座墓葬中出土有光绪辛丑年御赐的“御赏耆民”银牌、青金石顶珠,显示墓主人的官绅身份。文献记载,光绪辛丑年(1901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从西安经河南灵宝、洛阳、开封等地回銮北京,沿途多次赏赐“御赏耆民”银牌。此次考古出土的“御赏耆民”银牌印证了文献中的记载。(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