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国潮盛典•实在惊喜夜》丨以非遗为题 河南卫视上新“国潮”

  11月9日,由京东冠名播出,快手、河南卫视联合出品的国潮晚会《国潮盛典•实在惊喜夜》(以下简称《国潮盛典》)播出。晚会以“非遗”为题,融合跨品类的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演绎,呈现出一个个具象丰满的创意节目。

  晚会播出后获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截至11月10日12时,微博@河南卫视 主持各话题总阅读量超10亿,其中#河南卫视国潮盛典#话题词阅读总量达3.3亿。快手站内由京东发起的#2022国潮盛典挑战活动#,累计12.8亿播放。《如麟一梦》花絮视频等内容接连登上B站热门,引发网友对于国风国潮与非遗文化的讨论。

  有观众表示,“在镜头里可以感受到非遗文化和国潮音乐之美,太棒啦”“在这个舞台里看到了好多非遗文化,缂丝、花丝镶嵌、云锦、空竹、茶果,美不胜收”……

  近百个非遗元素“同台展示”

  整场晚会由一条主线剧情贯穿始终。

  《国潮盛典》的“故事”发生在一家食肆内。店内,丫丫和先生为掌柜归属争论不已;店外,正举行一年一度的技艺大会,众多“高手”轮番登场。

  或由先生讲故事,或是客人口述,还有“高手”怀揣传统技艺当街展示,涵盖舞蹈、歌曲、武术、杂技、戏曲等艺术形式在内的一连串特色节目由此带出。

  开场舞《三彩闹千灯》,作为知名IP《唐宫夜宴》姊妹篇,一群“三彩小姐姐”手执传统食用塑作艺术“面花”翩跹起舞;非遗“传统棉纺织技艺”和“灯会”的风采也随着舞步交织浮现。以“西湖绸伞”作骨张面的杂技节目《雨巷伞缘》,由一把伞撑起从前、穿越时光;舞蹈节目《门神》不仅呈现家喻户晓的神话形象,也借此传递守护和传承的主题,牵引出家国情怀。

《三彩闹千灯》

  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副总经理程万里介绍,《国潮盛典》的核心就是要让观众感受到“东方审美”的视听语言,在节目中释放大众对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喜爱。

  这就要求传统文化的融入是润物无声的,于是,晚会于巧思处起针,于细微处走线。

  架构上,多种传统文化与非遗元素如同榫卯结构一般嵌在一起。比如说书环节,既有《国潮盛典》的起承转合之用,也有科普元素;呈现上,多种艺术形式围绕非遗这一圆心,精彩绽放。

  食肆内,一位客人身无分文,愿以携带的龙鳞装书籍作为进食的报酬。由此,歌曲节目《如麟一梦》娓娓道来,节目以古籍装帧形式龙鳞装为灵感,融入中国舞、古典舞和京剧唱腔等元素,结合视效,结合非遗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悠久。

  在一段古典文学故事的文字介绍后,戏曲联唱节目《红鬃烈马》接连将越剧、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唱段呈现,又通过唱段演绎几段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与前文形成呼应。

  还有“糖画”“灯会”“苏绣”“花丝镶嵌”“荷包”“烟火爆竹”“缂丝”“面塑”……近百个非遗元素在《国潮盛典》中集中展示,“一笔一划”皆成意象,令观众目不暇给,评论区有人表示“不能错过一秒”。

  以“文脉”入题,晚会内核即如《栩栩》中歌词所道,流传千古的文化,不曾忘却生根发芽,大梦千年藏进诗画。

  融现代思维入表达

  繁华古街上,不仅有各路“高手”大显神通,还有街边摊贩放声吆喝,一派繁荣景象。

  将“双11”具象化呈现,并置于古代场景中,《国潮盛典》营造出一种聚天下之物的庙会之感,体现了创作思路的巧妙。晚会还以现代化思维和年轻化语态对传统文化进行表达。

  比如《孔明有约》这个以角色扮演为形式的节目中,“流量” “后期宣传” “转评赞过十万”“认真你就输了”等一系列现代化词汇,巧妙地为古典文学找到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再如串联全篇的“一年一度技艺大赛”,在与数十种非遗项目趣味互动的过程中,既展现了非遗文化的风采,也传递出不少非遗的“冷知识”。

  创新演绎,还体现在文化+科技的结合运用上。

  整场晚会将外景拍摄、虚拟XR技术与实景拍摄融合起来,比如功夫秀《神武决》从街市边到山水间的功夫对决,《水乡伞缘》在小镇古朴的民居转至桥头,移步换景间产生浪漫化的表达。

(《神武决》上;《水乡伞缘》下)

  VR、AR、CG动漫等科技元素的结合,也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在舞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舞蹈节目《门神》以AR形式展现了观众很难想象到的神话人物造型;戏曲联唱节目《红鬃烈马》将传统戏曲剧种与CG动漫进行联动,打开戏曲的多面性。新技术的使用一方面让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找到了新的传播出口,一方面也丰富着节目的趣味性。

《门神》

  与此同时,《国潮盛典》还体现了与短视频平台更深层次的合作创制。

  近年来,快手持续推出多个非遗文化相关的扶持计划,发掘不少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手艺传承人。镜头里,@贵州空翻掌门 @SK糖王周毅 @魏国糖画 @绝世的陈逗逗 等数位短视频博主展示手艺,让晚会的大小屏联动在分发传播基础上,打开内容共创的更多可能。

  从“中国节日”到“中国节气”再到《国潮盛典》,为“传统”塑造新魅力,为“文化”注入新活力,在这条“国潮”之路,河南卫视又进行了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