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空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让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多些“设计感”,打造更多的具有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使它们既有“颜值”也有“言值”,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大家离不开的文化家园。
一起看看新郑的最美文化空间——新郑考院博物馆。
新郑考院博物馆位于新郑市南大街,始建于清代,为清代举行县级科举考试的场所,是新郑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绪三十一年,兴学校,废科举,考院从此废弃。建国后,一直作为教育场所。2009年6月3日,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17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下半年,新郑市文物局积极争取上级和相关部门支持,共投入资金660余万元对考院现存的古建筑进行加固维修,维修后的考院包含大门、东厢房、西厢房、大堂、南考舍、北考舍、西花厅等7个主体建筑,总占地面积4893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中国科举制度和新郑科举考试方面的相关历史文化,包括科举历史、考院春秋、学优名仕、文韬武略、科考人生五个展览环节,展区以历史文物及策展为主体,结合多媒体的方式,阐述了我国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历史进程。
考院博物馆作为我市一处保存较好的官建清代建筑,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形制和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作为一个展示科举考试的场所,考院博物馆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话,对后世子孙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是追寻科举考试遗迹,感受科举文化历程的重要场馆。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