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笔描绘大千世界,有人用泥塑造世间百态,有人用石头雕刻山川美景……在河南南阳城北15公里处的卧龙区龙王沟风景区刘老庄村,75岁的黄如连老人用一刀一剪刻画别样人生。
与剪纸结缘
十月的乡间,阳光不烈,天高云淡,黄菊遍布山地沟壑,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龙王沟风景区刘老庄村一处农家小院内,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坐在桌子前,用剪刀裁剪着一幅“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剪纸作品,手指翻飞间,纸屑徐徐落下,没过多久,一张普通的红纸注入她的奇思妙想后,便有了故事和内涵。这位老人就是黄如连,卧龙区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与别的农村家庭不同,黄如连的家,楼上楼下房间里挂的全是她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里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十二生肖图、寓意美好的各种“福”字,以及花鸟虫鱼作品;也有历史题材,如神态各异的三国人物、水浒人物、古代帝王图、四大美女图;还有贴合时代发展的反腐倡廉、精准扶贫、抗击疫情等主题剪纸作品。
黄如连展示“廉政”剪纸作品 徐蕾 摄
“家里这些作品不是最好的,好的作品大多被龙王沟风景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收集,还有不少作品创作出来后被喜欢的人带走了。有人看中我的作品要出高价购买,被我拒绝了,剪纸是我的爱好,不是为了赚钱,有人喜欢就是它的价值体现。”黄如连老人慈眉善目,言语中透着真诚与谦和。
说起与剪纸结缘,黄如连说,她小时候,农村结婚办喜事,家家户户要用到剪纸,那时候农村会剪纸的人不少,母亲也会这门手艺。谁家办喜事,请母亲帮忙剪窗花、顶棚花、剪“囍”字,母亲总是乐意帮忙。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母亲手中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也就是那个时候,剪纸在黄如连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匠心剪佳作
剪剪刻刻,就能给手中的纸赋予生命,让它们有了新的寓意和内涵。黄如连喜欢上了剪纸,大半生时光把热爱和激情都融到剪纸艺术中。
黄如连初中毕业时被选中到当时的南阳县石桥公社文化站当讲解员,工作中有幸认识了一位水平很高的美术老师,这位老师尤其擅长画人物。黄如连喜欢这位老师的画,总是在老师创作的时候找借口去帮忙,端茶倒水、递个纸笔。黄如连非常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看就会。她发现人物肖像一定要把握好脸型、五官、神态特点,如果把握不好,画出来的作品就相差甚远。
从开始的十二生肖、福禄寿喜、花鸟虫鱼,到名著故事里的历史人物;从自创土办法投影描线制作底稿到学会按比例随意放大或缩小底稿,“偷师学艺”让黄如连的剪纸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1965年开始她便能单独创作剪纸作品。不仅会剪纸,还学会了绘画和写字。那时候,一进入农历十月,她便忙了起来,村里邻居办喜事贴“囍”字、贴窗花,过新年写对联,都来找她。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应用场景,贴纸花都有讲究,黄如连经常给村民们介绍这些知识,因此她又成了民俗文化的百事通。
黄如连剪纸作品“国色天香” 徐蕾 摄
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往往能让人感知到一种精神的力量。见过黄如连作品的人都说她的作品充满了正能量,她常用剪纸的方式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赞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示群众美好生活。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战进行时,她用剪纸作品展现精准扶贫下新农村群众的幸福生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她拿起剪刀和纸,创作《中国必胜》《武汉加油》系列剪纸作品,用剪纸传情,鼓舞人心;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她创作《红色延安》《红船精神》《礼赞建党百年》等作品,表心意颂党恩……这些作品先后在省、市、区各级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奖。
“她的作品构思巧妙,寓意美好,传承着善良、诚信、正义、勇敢等优秀品质。”卧龙区龙王沟风景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这样评价黄如连的作品。
守艺五十载
经过多年的锤炼,如今黄如连剪纸已是信手拈来,作品栩栩如生。她用热爱和执着演绎着剪纸艺术人生,倾心倾力地推动剪纸这门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这些年,黄如连经常参加一些文艺展示活动,还经常被邀请到学校、图书馆、文化馆进行剪纸义务教学培训活动,授艺近千次,她也因此被当地的孩子们称为“剪纸奶奶”。如今,每逢周末,常有家长将孩子送到黄如连家中,学习剪纸技艺。
黄如连用剪子和刀创作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得知龙王沟风景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需要剪纸作品,她陆续捐出1000余件。村里邻里,家家户户都有她的剪纸作品。还有一些陌生人慕名前来求作品,她从来都是毫无保留,选最好的作品送。
她奉献才艺,服务乡邻,2020年在河南省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中,黄如连被省文明委推选为“好乡贤”。
“守艺50多年,让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除了内心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感,还有家庭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黄如连说,她的丈夫和儿子、儿媳都是人民教师,对她的剪纸爱好,全家不仅支持,而且在耳濡目染中,每人都能拿起剪刀创作。尤其是儿媳王丰欣,已被黄如连培养成下一代剪纸技艺传承人。
“年轻人悟性高,有创新精神,儿媳这两年的作品已经比我精细了。”王丰欣学艺8年已得到黄如连的认可。
创作和传授剪纸技艺让黄如连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如今,她更期待有热爱剪纸艺术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将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以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