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媒体互连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菊花之乡”依托菊花产业 绘就乡村富美画卷

  金秋时节,菊花飘香。禹王台区南郊乡千余亩菊花迎来丰收。菊花在湛蓝的天空下竞相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行走其中,宛如置身于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中。10月20日,记者来到南郊乡魁庄村菊花种植基地,花农们正忙着将一盆盆菊花装车运往外地。

  南郊乡是开封市菊花主要产地,2000年该乡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菊花之乡”称号。魁庄村是南郊乡菊花主产区,也是目前开封市菊花种植专业村和面积最大的菊花栽培基地。近年来,南郊乡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促进菊花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菊花之乡”名副其实

  开封菊花种植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开封人崇菊爱菊,养菊、赏菊、斗菊的传统延续至今。魁庄村一带一直有种菊的传统,以前是村民零零散散的小面积种植,1983年,随着菊花被定为开封市市花以及开封首届菊花花会的开幕,该村村民逐渐扩大菊花种植面积。如今,以魁庄村千亩菊花园为龙头,该地菊花种植面积2000余亩,年产菊花100万余盆。这里的菊农大多有30余年的种植经验,技术先进,在国家、省历届菊花花卉参展评比中多次夺魁。

  1997年,祁军担任魁庄村党委书记,他见证了南郊乡喜摘“中国菊花之乡”桂冠的荣耀时刻,并亲历了该乡菊花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当时几乎家家都种菊花,种植面积有几百亩,菊花品种有百余种。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菊花品种,在当时都是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菊花之乡’对我们来说名副其实。”祁军介绍说。政府把发展菊花生产当成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禹王台区农业科研所众多,拥有多家花卉专业公司、花卉专业合作社,菊花种植专业户500余户,菊花种植经验丰富,栽培技术以及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较高。

  菊香四溢远销各地

  为做大做强“菊花之乡”这一品牌,2007年,在禹王台区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祁军等5人发起成立了魁庄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致富。合作社以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菊花生产资料的购买,菊花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及有关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等服务,并对外提供种植技术输出服务,承接各种菊会布展设计等项目。该合作社现有社员400余名,栽培菊花品种1000多种,亩均年产值2万余元。多年来,该合作社以繁多的品种优势、高超的养菊技术和丰富的布展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和养菊工作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16年,该合作社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弹指一挥间,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菊花之乡”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规模化生产,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养菊技术日臻成熟,菊花品种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悬崖菊”“塔菊”“大立菊”“菊龙”“菊狮”“孔雀”等美不胜收。经过立体造型设计,彰显艺术与创新。

  因为种菊经验丰富,“菊花之乡”的菊农在历届菊花花会展评中多次夺魁,魁庄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曾揽获河南省第三届菊花展览暨“黄河杯”首届菊花大赛金、银、铜3项大奖。祁军表示,他们将加大菊花产业发展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加大菊花产业发展。在传统观赏性种植的基础上,魁庄村将引进新品种和新工艺,开发菊花的食用价值,通过菊花深加工,推出高品质精油、花茶等产品等。同时,该村将打造千亩菊园、开发菊花旅游项目,将“中国菊花之乡”的品牌做得更大更强。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