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鹤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

“鹤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

  10月13日下午,“鹤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专场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鹤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发禄,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中文,党组成员、副局长谷慧勇围绕“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这一主题,向媒体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鹤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添彩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鹤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

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词

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发禄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介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工作,也十分感谢本次发布会的主办方为我们搭建这么好的平台。首先,我代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也是鹤壁文旅蝶变跃升、奋勇争先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机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叫响“诗画鹤壁·封神之地”文旅品牌,“文化强市”建设出圈出彩,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仅2021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就达1433.76万人,比2012年同比增长40%;旅游总收入18.0012亿元,连续多年同比增长超过10%;A级景区23家,是2012年的3.6倍,国家级文旅品牌26个,是2012年的4.2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迭代发展,打造了浚县古城、朝歌老街、龙岗人文小镇等一批文旅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旅游休闲消费街区,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下面,我重点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过去十年,我们用心用情,公共文化服务持续为群众幸福生活添彩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推进,全市5个县区均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所有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为群众免费提供图书报刊阅读、电影欣赏、讲座培训、文物展览、电子阅览等多样性服务。推进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市图书馆作为我省第一家与国家数字图书馆、省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的市级图书馆,建立数据库35个,每年读者阅读下载量达300万人次,淇县创建“河南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试点县”。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每年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欢乐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送基层”“芝麻官大舞台”“中原文化大舞台”“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艺演出450余场,惠及群众300万人次。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普惠于民,免费开放存储资源数据库100多个,用户访问量达120余万次,提供电子书130万册,举办在线展览150多个,发布在线视频6000多个、在线课堂2000余课时。“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淇河书屋64个、“微书吧”1000多个,全部实现通借通还。

  过去十年,我们守正创新,文化艺术品牌持续提亮增色

  浚县连续两届成功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字号荣誉,同时获(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荣誉称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淇水亲子故事乐园”系列活动扎实开展,群众参与度持续增加。市、县区6个文化馆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均被评为部颁一级馆。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1个,示范项目2个。积极组织参加全省8项大赛,获奖100多项,在河南省第十四届群星奖音乐舞蹈大赛(决赛)中,我市选送作品《黄河老汉》获歌曲类第一名、《黎阳情》获舞蹈类第一名。连续4年,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全省优秀。牛派艺术品牌越来越响亮,豫剧现代戏《大石岩》先后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和省人民会堂上演,荣获河南省戏曲大赛文华优秀剧目奖,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先后创作完成了戏曲电影《五岩山》《新七品芝麻官》,排演了新戏《青天鉴》《抬花轿》《穆桂英下山》,推出了一批展现鹤壁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大石岩》《许穆夫人》《千金要方》《五岩山》《姜子牙走淇河》等。豫剧电影《新七品芝麻官》纳入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豫剧《芝麻官下江南》入选国家文旅部中国戏曲音像工程。农民兄弟乐队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节庆作为创作主题,策划创作的《正月》《中秋》《重阳》等系列音乐影视作品,更是我市艺术作品创作的亮点,成为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

  过去十年,我们与时俱进,讲好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的现代故事

  加强非遗传承与发展,推出“非遗+学校、+社区、+景区”等模式,泥咕咕、鹤壁窑等非遗活态传承效果明显。浚县泥咕咕、浚县社火、浚县大平调、浚县正月庙会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形成了“基地统一活动、家庭分散生产、业务整合联动”的特色模式,建立3个非遗研学旅游点。“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成绩斐然,作为河南省唯一地级市入选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市,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文物保护与创新利用高位推动,豫北文物整理基地顺利开工建设。辛村遗址考古发现超大型西周时期墓葬2座、车马坑1座,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专题播出。刘庄遗址、辛村遗址、黎阳仓遗址入选河南“考古百年百大发现”。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筹备召开辛村遗址考古发掘90周年暨中国两周(东周、西周)考古学术研讨会。文创产品出圈出彩,各县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挖掘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推广,截至2021年,新开发文创产品30多个。

  过去十年,我们融合创新,叫响“诗画鹤壁·封神之地”文旅品牌

  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23家,4A级旅游景区达10家。创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甲级旅游民宿等国家级文旅品牌4个,创成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省级文旅品牌69个,中国(鹤壁)樱花文化节已连续举办8届,每年参观群众达300万人次,成为鹤壁文化旅游新亮点。“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已连续举办8届,淇河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河”。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连续举办8届,年观展人数110多万人次。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3届,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通过民间社火表演、地方戏曲展演、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集中展示中原民俗文化。制作推出新的鹤壁文旅宣传片、新媒体文旅宣传小视频等,打造了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本地网红文旅达人团等宣传推介矩阵。借助晋冀鲁豫文旅协作区、中原经济协作区等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了常态化、互动性文旅战略合作格局。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文化遗址保护、文化传承弘扬、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约1.4亿元的鹤壁东区文化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8亿元的南太行休闲旅游度假、古城旅游客栈民宿、南太行民宿集群等项目签约落地,并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非凡十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鹤壁文旅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勤勉敬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再启新程,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在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