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定为‘十大战略’之一,许昌市委将文化强市列为‘五个强市’之一,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许昌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绍英告诉记者,许昌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基本路线和主攻方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建设文化强市,赋能许昌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许昌市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对接产业,把资源变成资产’,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李绍英说。
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全省率先发布《许昌市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规范》等六项公共文化管理服务地方标准,许昌市成为全省第四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县两馆、乡镇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等级站标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打造的市区“15分钟阅读圈”创造了“许昌模式”。创排大型戏剧30余部,《燕振昌》等6部大戏先后进京演出,许昌市被授予首批“河南省戏曲之乡”称号。
文旅文创融合走深走实。聘请国内一流专家,组建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专家团队,编制许昌市“十四五”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关于文化强市的工作方案》,积极塑造“行走许昌•读懂三国”和“千年等垕、为钧而来”两大文化品牌。深入挖掘许昌市三国文化资源,打造“1+1+3+N”三国文化精品线路。深入谋划实施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汉魏许都故城、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钧台钧窑考古遗址、瓦店遗址公园、神垕古镇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曹魏古城、春秋楼、曹丞相府、许昌博物馆纳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16条文化主题线路。
文旅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7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7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10个,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个,省级精品民宿2家。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452.52亿元,占全省比重的18.8%,居全省第二位;连续两届荣获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称号。
文旅宣传推广亮点频出。拓展省级和全国性媒体宣传推广渠道,逐步打造“自媒体—互联网大平台—省市媒体—中央媒体”四级联动传播体系和新媒体矩阵。策划推出“烟火人间·清凉一夏”“惠游许昌”等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夜游”“夜娱”“夜读”“夜宴”活动,举办博物馆文创大赛、戏迷擂台赛等10项赛事,满足群众文化旅游需求。
文化遗产保护有力推进。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持续推进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瓦店遗址等考古发掘保护,许昌文庙等4处古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里庙遗址等12处古迹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钧瓷烧制技艺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许昌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传承人7人,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
“特别是在文物遗产的活化利用上,我们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科技赋能,谋划推动‘数字三国世界’、许昌博物馆空间改造与数字化提升、灵井‘许昌人’遗址陈展及数字化、‘幻想三国城’剧本杀等数字化项目,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李绍英说。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