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嘉应观,半部治黄史”,道出了嘉应观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地位。近日,在焦作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探访嘉应观名字来历以及这里的治黄故事。
嘉应观御碑亭。焦作晚报记者 马允安 摄
探访“黄河故宫”嘉应观
秋高气爽,在这橙黄橘绿的秋季里,走进嘉应观,看红墙绿树,赏“黄河故宫”的风采。
热情、专业的讲解员,深情讲述了嘉应观的故事。
嘉应观位于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处,始建于1723年,是雍正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建造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建筑布局效仿故宫,集宫、庙、衙署为一体。观内有雍正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铜碑,立在一河蛟身上,意在镇恶。
漫步在嘉应观,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红墙碧瓦翅檐飞空,楼阁殿宇气势恢弘。观内古树参天,尤其姊妹椿,令人叫绝,回廓曲径通幽,黄河埙声沧桑。
正如北京故宫有中轴线一样,嘉应观内沿中轴线进深排列,依次是御碑亭、前殿、中大殿、过厅和禹王阁,两侧有钟鼓楼和东西龙王殿等配殿,东西跨院有河台、道台衙署。观内建筑方正谨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整个游览下来,不得不让人赞叹:巧夺天工,富丽堂皇,好一处胜景!“万里黄河第一观”“黄河故宫”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应观的文化价值日益突显。嘉应观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9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武陟县以嘉应观为核心,成功申报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2017年12月被省水利厅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2020年11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中小学生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4月荣获焦作市平安景区称号;2022年2月荣获“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
嘉应观古建筑群。焦作晚报通讯员 翟嵩峰 摄
嘉应,取嘉瑞长应之意
在嘉应观内,御碑亭柱里的一句话引起我们的注意:“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
一句话,道出了黄河与江山的关联,“黄河宁,天下平”。也因此,自大禹治水以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和黄河水患的斗争,而嘉应观就是为了治黄而建的,嘉应观的名字也和人们的治黄梦有关。
据这里的讲解员介绍,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说法,而“豆腐腰”的头就在武陟县,“悬河”也是从这里开始。“武陟地处悬河头、百川口,历来是治河的关键要地。”武陟县嘉应观景区管理局党组书记翟嵩峰介绍。
河南民政官方微信平台上魏新东、孙志明的一篇文章里这样介绍:黄河从大山峡谷中腾出,自武陟而下地势平旷,河道滚动无常,极易泛滥成灾。雍正之前,沁河入黄河河口,在钉船帮(现武陟县的白马泉附近)到原武之间迁徙不定,9公里没有修筑黄河大堤,成为最易决口的地段。康熙六十年(1721年)8月到雍正元年(1723年),黄河在武陟秦家厂、马家营、詹家店、魏家庄4处决口。胤禛直接指挥了堵口、筑坝,同时命齐苏勒在武陟修建黄淮诸河龙王庙。雍正元年(1723年)6月22日,黄河又在武陟发生11处漫溢。雍正三年2月,一座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黄淮诸河龙王庙在武陟建成,由齐苏勒奏报朝廷,雍正皇帝钦赐御制匾额,定名为“嘉应观”,取嘉瑞长应之意,表达对海晏河清的企盼,这里也成了治黄的“前哨”。
随后,为了确保黄河安澜,雍正又命在嘉应观两侧建起东、西道院。东道院为黄河河道衙署,命河道副总督嵇曾筠在此专管河南河务,次年并管山东河务;西道院为河北道同知居住办公。嘉应观全部建成后,雍正皇帝又下令在西侧为在武陟堵口累死的陈鹏年修建了陈公祠,俗称陈大将军庙。
嘉应观是耗资最多、规格最高、建筑最雄伟的龙王庙。历代龙王庙虽多,但因龙王庙大多建在河工险要处,结果是“大水冲了龙王庙”,难得长久保存。因嘉应观在武陟险工处筑坝修堤后而建,才使得我们至今仍能欣赏到这座精美的宫庙,以及珍贵的治河功臣巨谱和史料。
小小嘉应观,半部治黄史
漫步在嘉应观内,游客必会到龙王殿打卡,因为这里是嘉应观的精华所在。殿内供奉的龙王不是神仙,而是青史留名的历代治河功臣。
2020年,新华社记者曾用充满感情的笔墨,书写这些治黄英雄。
西汉的贾让,在黄河第二次大改道后不久,应“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之诏上书,提出著名的“治河三策”,被史学家以千余字篇幅完整记入《汉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东汉小吏王景,主导修筑了黄河大堤,并通过“立水门”的方法实现洪水分流,成就了黄河安流千年的传奇。
元代河官贾鲁,史无前例地在大洪水期开工治河,只短短90日,不仅消除了黄河北泛对京杭大运河的威胁,还使黄河南流所经的汴渠、淮水等恢复故道、舟楫通行。如今,河南境内仍有“贾鲁河”,纪念其功绩。
禁烟英雄林则徐也被供奉在龙王殿里。他曾负责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事务,衙署就在嘉应观。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途中,正遇黄河决口,虽百病缠身,仍抱着“亿民命重身家轻”的信念,改程到开封组织堵口。
文章最后写道:小小嘉应观,让人穿越时空,纵览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坚强图存的奋斗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黄河不仅实现岁岁安澜,而且连续21年不断流,呈现全新的生命状态,为世界江河治理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成功范例。
翟嵩峰说:“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在扛牢保障黄河安澜政治责任的同时,我们也在深挖文化资源,把嘉应观打造成全国独有的黄河文化和治水文化集中展示地,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