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丹桂香,中秋前夕余粮乡创创始人高慧慧、煋播(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窦敏,中国年轻服装设计师大赛创始人李文爽,浮梁乡创特派员、成皿居创始人盛巧荣再次来到光山县进行实地考察,并就即将落地的特派项目方案同县委县政府领导进行汇报交流。
产业富民 民俗示范
余粮乡创团队根据在光山的调研情况,对光山油茶、“光山十宝”及东岳村整体的提升路径进行了相关方案展示。
对于油茶,高慧慧提出要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将光山县山油茶产业打造为三产联动的产业振兴标杆。而对于推动“光山十宝”出圈,高慧慧则计划建设“共富工坊”,利用茶园1200平的工坊打造“光山十宝有十坊”,即设置由在地民俗特产构成的“一宝一坊”,采用数字化考核和末位淘汰机制,策划线上线下联动的年度共富坊大比拼活动。同时,根据考核比拼结果调整十宝排名,选出“首宝”,大力送其出道落地其他城市。
高慧慧认为,东岳村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周边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完善,能够形成示范效应,通过这种方式可将其打造成民俗文化振兴示范地,成为光山县乡村振兴的“门面”。
光山品牌 卓效增量
光山县的羽绒和油茶产业一直都为窦敏所看好。在项目落地方案中,她提出要将这两个产业进行包装打造,进一步强化光山县“中国羽绒之都”、“中国油茶之乡”的声量和影响力。
结合考察调研和对羽绒行业整体变化趋势的分析,窦敏提出光山县羽绒产业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有先机,具备打造中高端品牌的基础。她计划首先成立中心组织,建构光山羽绒的区域品牌,统一线上品牌标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商人才培养与孵化,打造24小时运转的数字化电商中心。同时,搭建羽绒产业线上供销平台,从兴趣电商发力,向传统电商沉淀,与线下销售联动。
对于光山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窦敏则计划成立光山茶油品牌管理中心,为光山茶油申请区域公共品牌,从产品的礼品属性出发,讲好品牌故事,输出光山文化。同时,调动村民、社会人员、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培养油茶产业新职业人才,通过“自媒体+电商”的培训体系,为在地产业不断输送动能,搭建线上品宣及营销矩阵,带动光山油茶产业和茶油品牌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
创意撬动 产业升级
光山羽绒业态多样,具备设计师创业发展的土壤。前期调研中,李文爽曾提出“用大赛撬动资源,让全国的设计师知道在光山有一个羽绒服产业”。此次会议上,她对赛事进行了细致地说明:与以往大赛不同,落地光山的大赛更加注重市场对接和产业结合,赛事设置专门服务于羽绒服及羽绒制品的行业性转型升级。
这次大赛采用“赛事+论坛+展览+销售”的一体化落地模式,致力于面向全国推广光山羽绒产业,引导年轻设计师和相关创意人群关注和进入光山县,进入南王岗村。
李文爽表示,拥有乡村会客厅等优质设施的南王岗村,能够提供设计师在地候鸟式工作度假和产业落地所需的空间,适合设立设计师候鸟共享工作室。候鸟共享工作室以社群的经营方式,让每一位入驻设计师成为一个独立单元的经营者,通过以点带面辐射状传播吸引创意人才。以工作室为核心迅速形成集群效应。一方面,工作室能够服务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能够吸引设计及周边行业的数字游民人群集聚,进而延长产业触角,建立相关产业集群的横向联合,赋能羽绒产业升级。
净居禅隐 茶瓷体验
第一次到净居寺时,盛巧荣就被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百年古茶、千年文化所吸引。这一次他带着团队与方案再度走进净居寺,提出了对周边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业态发展的工作设想。
他认为要依据市场需求设置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因此,提出改造寺庙后的闲置房屋,构建为以禅意为主题的中式风格民宿与美学空间。消费者能够在美学主理人的带领下,在这些空间里得到“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的体验。同时,他建议将附近的茶园作为研学基地,打造茶文化研学文旅,并与红色研学相结合,将净居寺同光山县其他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导流联动。
身为陶艺家和手艺人,盛巧荣还提出要为光山设计制作一款光山红瓷,将净居寺的宋文化、茶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品牌化打造,进行文化输出。
四位文产特派员预选对象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肯定。在讨论与交流之后,各方形成共识,一致希望能够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方案,使项目尽快落地。相信在文产特派员的助力下,光山县将会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逐步实现人民皆共富,处处是风景。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