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文旅+乡村” 走出乡村旅游的“南阳模式”

  日前,大公网千村千面 「豫」你相见乡村振兴看河南系列采访活动走进南阳,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永亮接受大公网记者专访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南阳市通过推进旅游与农业、教育、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乡村旅游的创新力、竞争力,推动南阳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发展的“南阳模式”。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乡村” 走出乡村旅游的“南阳模式”

  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方向,以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强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把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通过政府推动、规划提升、产业扶持、产品打造,着力创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体系。

  乡村旅游助推基层组织振兴

  发挥基层党组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保障,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倒逼基层党组织更加完善人才队伍、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振兴。

  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南召县高峰庵村创新组织建设,设置了“产业兴旺、公共服务、夕阳红、乡村旅游”4个党小组,推选思想观念新、带动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党小组作用,让服务产业发展与促进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强化了党支部组织引领作用。

  唐河县张心一村为了发展规模化的蟠桃种植产业,按照“因需而建,因需而联”的原则,围绕“地域相联、组织相联、产业相联、人才相联”的“四联”发展思路,在油蟠桃种植集中区域实施全域党建,成立涵盖周边7个村委的毕店镇蟠桃小镇联合党委,推动了张心一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一大批能人、精英返乡创业充实了基层党组织。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南阳市先后出台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特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使得第三产业在乡村崛起,也带动了乡村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开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以农为基、农文旅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西峡县垱子岭村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同时带动特色农业产业、乡村美食产业、乡村购物商品等产业发展,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现有磨豆腐、做粉条、酿酒、腌酸菜、做凉粉等农事体验作坊,有香菇、板栗、猕猴桃、剪纸、木雕等几十种乡村特色商品。

  西峡县土槽村已形成“家家户户参与乡村旅游、家家户户经营乡村旅游”的全村旅游局面。全村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共有3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比重达30%以上。全村乡村旅游经营户数共有168户,占农户总数比重达33.9%。经统计,垱子岭村村民年平均家庭总收入为4万元,其中旅游相关或增值收入达1.2万元。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更加美好,空气更加清新,水源更加清洁,食物更加安全,真正地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淅川县磨沟村以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检测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静山静水净土净空气为抓手实现游客到来静心安心的总目标,确保空气、水、土质量达到管控标准,绿化覆盖率持续保持在 90%以上。

  乡村旅游改善乡风文明

  南阳市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提升了村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了有序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南召县铁佛寺村两委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建设了道德教育“灯箱一条街”,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旅游配套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乡村在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带动了弄成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备。

  为了给游客提供标准化、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淅川县邹庄村依托京都果园入口木屋设置有邹庄村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内部配置休息座椅、 管理房、安保室、医务室、投诉室、导游休息室、服务台(咨询、票 务、导服)等旅游服务设施,可为游客提供票务、问询、集散、休息、购物等旅游服务。同时完善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配备,在移民新村规划建设之处就规划建设了文化广场、运动场、邮政服务站、卫生室等相关设施,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各项需求。

  任永亮说,下一步,他们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抓“三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机遇,扎实开展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围绕“一村一品”,打造一批以吴垭石头村为代表的旅居融合、康养融合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开展“非遗”点亮乡村活动,推进建成5—10个高标准的传习所、非遗工坊,在方城县广阳镇新集村、社旗县大冯营镇周庄村等地开展非遗产业化试点工作,实现非遗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依托农职院校建设南阳乡村旅游学院,南阳市将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培养乡村旅游带头人。力争到2025年,创建20个精品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广五朵山“企业+集体资产”三变模式,加快推进一批精品民宿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