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光山县文产特派员预选对象考察对接活动记略

  8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创意分会副秘书长洪涛的组织下,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秘书长吴刚,浮梁乡创特派员、成皿居创始人盛巧荣,袁家村商业策划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董珂作为“文化产业特派员”预选对象来到光山县进行深度调研与交流对接。在周末上午召开的文化产业特派员项目座谈会上,三位预选对象就本次调研结果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讨论与交流。

1.jpg

  处暑过后,光山县迎来第一场秋雨,烟雨朦胧中的大苏山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自全国各地而来的三位“文产特派员”预选对象组成第三批调研组来到光山,重点考察了大苏山、净居寺、龙山湖、九九林场。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为调研组详细介绍目前产业、村庄发展情况,三位预选对象对光山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交流过程中,双方都表达出想要在光山进行全域发展乡村振兴实践的强烈意愿。

2.jpg

  禅茶素瓷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淮南茶,光州上,生光山黄土岗者,与峡州同。”这是陆羽《茶经》中对于大苏山深处净居寺的茶所做评价。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寺内保护着百年古茶树,留存着清代茶厂,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身为陶瓷艺术家的盛巧荣,他决定把自己的民宿和陶瓷也带到这里。盛巧荣作为浮梁县的北安村的“乡创特派员”,在开展陶瓷文化的系列活动的同时,带领当地居民对房屋进行改造,种植有机稻、荷花、菊花以及酿酒等,一方面将村落原有的风貌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将乡村的生态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村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天然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净居寺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佛教、瓷器与茶似乎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盛巧荣十分中意的点,他想要以茶与佛教文化为支点,带动大苏山休闲、娱乐、观光、康养、民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将瓷器与茶巧妙的融合,打造出属于大苏山自己的茶叶品牌。

3.jpg

  一河两岸业态布局 找寻“引爆点”

  丰富的水系资源,让经过两天的实地走访让董珂对光山县的兴趣愈加浓厚,在座谈会上他向大家分享了袁家村的发展路径、产业开发特点、对外合作模式,并针对光山现有的资源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袁家村的发展是在党支部和村干部发动、组织和带领下,以支部为核心,村民为主体,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打造一个农民创业平台,把村民培养成创业主体、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让村民成为自家生意的老板和合作社的股东,家家有生意,人人能挣钱。目前袁家村的出省战略在青海、河南、海南、山西、江苏等五个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不同的省份,因地制宜调整发展模式,通过深度挖掘当地人文记忆,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和地域特点,塑造最地道的民俗印象,规划、建设集吃喝玩乐游购住为一体,供市民休闲度假的体验式开放景区和乡村生活综合体。致力于一次性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高标准建设,促进经营性收益和资产性收益相结合。

  董珂认为“光山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深厚的文化”,他提出“在一河两岸进行业态布局,让大苏山与龙山湖联动起来。全域发展的同时,聚焦一个点,打造爆款。同时,可以将光山十宝进行重新组合,转换农副产品品牌,最终实现品牌变现。”

4.jpg

5.jpg

  打造新消费场景 增加生活文化的内涵

  光山人民素来注重亲子教育,每逢周末都会带上孩子进行周边游。而最基础的休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户外运动的趣味性、运动性、竞争性与家庭性,能够促进孩子社会化进程、锻炼孩子坚毅精神、增进亲子感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度假休闲选择。

  在此次调研途中的一处废弃矿坑让吴刚很兴奋:“这里可以做一个矿坑酒店加上全套的户外运动。”Z世代作为未来消费的主力军,对于他们而言,新鲜刺激的玩法最重要。将原本由人工开凿的冰冷的废弃矿坑进行艺术化、定制化的设计,修复打造成有人情味的活动空间,将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入其中,打造山地、水上、空中等多种项目。在自然环境当中打造新的社交、亲子消费场景、文化沉浸式体验场景、户外教育场景,锁定精准人群,不断增加内容粘性,与受众产生共情。将废弃矿坑的合理利用既能够对环境进行修复,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并且可以通过户外主题的新消费场景衍生一系列周边赛事活动,在提升生活文化内涵的同时将核心的户外IP进行转化。

6.jpg

  “文产特派员”制度以文化创意为引擎,让形式多样的发展元素进入乡村,以助推乡村整体的创新发展。此次调研活动县委县政府、特派员群体,智库等各方力量协同合作,达成多方面的共识。在星河流转中,光山等来了愿意为“她”驻足的乡创人,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千百年的文化将再一次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