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洛阳:将非遗“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

  穿越时空、记录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近年来,洛阳市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总体目标,将遗产保护、人文发展、文脉传承、文化生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代文化,将非遗“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

  目前整体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8月26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行专题询问。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围绕中心工作和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事项,通过法定程序,围绕特定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一府一委两院”开展询问的一种监督形式。在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围绕相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询问,市政府及文广旅、发改、财政、文物、住建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回答询问。问答双方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577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马奎元: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了哪些工作?

  ●市委常委、副市长梁庆: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系列重要论述和非遗保护重要精神,洛阳市政府紧扣省委“十大战略”、市委“三项重点工作”,重点围绕统筹开展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工作三个方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目前,全市已逐步构建起更为科学、合理的代表性项目分类体系和传承人群梯队体系,共有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577名,非遗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为完善非遗传承体验文化空间,洛阳正加快“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预计明年牡丹文化节前建成投用。

  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唐灵飞:目前,洛阳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普遍存在文化价值挖掘展现不够、传承举措单一、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请问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否有更好的保护传承措施?

  ●市文广旅局局长胡大鹏:与现代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非遗项目往往更有生命力。我们将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国家级非遗项目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节奏,推出更多亲切生动、易于参与的非遗传播方式,讲好“河洛故事”。市文广旅局还将积极发挥项目引领作用,逐步构建项目体系,挖掘项目内在联系,体现规模效应,如通过开发非遗研学旅行线路、非遗体验课程、非遗创新产品等方式,着力放大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建设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牛佩伟:市发改委在推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中,如何谋划和推动与非遗保护传承相关的重点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发改委主任付涛:在推进非遗项目建设上,市发改委突出规划引领,在编制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时,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纳入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洛阳将加快建设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传承人培训工程、“非遗驻校园”工程。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仓窖遗址保护展示中心、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11个文化旅游类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此外,市发改委还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实施审批流程再造,探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模式,实行“全承诺、拿地即可开工”。

  建立非遗项目多元化资金扶持体系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褚晓飞:请问市财政局,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加大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支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

  ●市财政局副局长张丽霞:财力保障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财政局近年来持续支持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2019年至2021年累计争取国家非遗资金732万元、省非遗资金279万元。同时,市财政局探索建立非遗项目多元化资金扶持体系,积极运用河南省文旅融合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尝试实行多元主体开发和绩效管理机制。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持续加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费支持力度,加强资金管理,切实发挥资金效益,通过以奖代补、分档考核、专项奖补等方式,支持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丰富展演载体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天飞:洛阳文物资源丰富,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和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请问市文物局,如何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加强非遗传承?

  ●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近年来,市文物局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通过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展演载体。一是做好非遗相关文物点的保护工作,如龙门奉先寺渗漏水治理、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和香山寺遗址主动考古发掘项目等,为讲好非遗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依托各文博单位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宣传工作,如常态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法两条例”学习宣传,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宣传各级非遗项目和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做好非遗的融合发展工作,通过“非遗+博物馆建设”“非遗+研学”“非遗+文物科技创新”等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洛阳非遗文化。

  严格落实传统村落风貌管控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亢小迪:近年来,洛阳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在保护措施、规划指导、制度规范、保护力量等方面相对滞后,请问今后有何应对措施?

  ●市住建局局长张捍卫:传统村落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和载体,保护、发展和利用好传统村落,对于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面对不足,我们将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和评估指导,不断提高保护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严格落实风貌管控,切实将传统村落风貌传承下去,把传统村落保护好、改造好、发展好。

  此次专题询问会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要以此次专题询问会为契机,聚焦短板弱项,抓好问题办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面提高洛阳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水平。要加强媒体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升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李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