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把积极贯彻落实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部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全域提质增效,绣出老城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画卷。
在“点”上发力,深挖资源强供给
注重对本地优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厚重文化土壤中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汲取养料。开发红色资源。在保护好维护好河南大学李大钊讲演处、刘青霞故居纪念馆等固有红色资源外,新建杜孟模故居纪念馆、白寿彝纪念馆并筹建粟裕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开封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并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加强文物保护。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对全区5处国家级、6处省级、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定期维修维护加固。对汴京灯笼张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期调研并给予发展支持,全力支持配合推进开封市豫剧院落户顺河的相关工作。建强文化阵地。将街道、社区文化站建设纳入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基层文化站点56个,依托“初心家园”和“邻里春风”等大型党群服务中心,与新华书店等第三方合作,打造全域型、多功能、开放式的文化枢纽平台。
在“线”上用功,统筹联动优布局
注重强链、补链、固链,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产业链。打造“云上顺河”。用好互联网渠道,通过“学习强国”、凤凰网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中国魅力顺河年”、顺河“封”味厨房等系列直播栏目,全景式宣传展现顺河文旅文创特色。在区电商产业园打造由市商务局唯一授权的中国特产开封馆和京东旗舰店,宣传推介开封老字号和本土特产、文化,打造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数字平台。抱团振兴发展。以纳入开封市沿黄流域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土柏岗街道齐寨社区为龙头,打造以特色酿酒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醉美齐寨”、以现代水稻种植走出致富之路的“麦香刘寨”、以菊花园艺引领乡村生态发展的“菊美北神岗”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位集群,构建“宜居、宜养、宜游、宜业”的绿色生态文旅文创格局。开发研学旅游。聚焦省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大战略”,建立研学旅游点位库,已梳理收纳全区各领域各层级各类别示范点位148个,谋划推出红色顺河、人文顺河、魅力顺河、科创顺河等四条精品研学旅游路线,形成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基本脉络。
在“面”上攻坚,全域推进提质效
整合各方力量,科学通盘谋划,加快开发利用,积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动能。强化智库支撑。与中国美术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水院等高校,与开封文投、开封发投等企业,建立“产、学、研、用、育”一体化战略合作关系,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项目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体联合推进,强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智库支撑。强化人才支撑。精准挑选“人文向”“旅游向”“美食向”“健康向”“工业向”5个维度,从党员干部、专家教授、非遗传人、景区负责人、文旅文创企业和文化团队骨干等群体中精挑细选,建立382人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人才库,定期举办“顺河文旅文创论坛”,推动互动交流、合作发展。强化项目支撑。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以双龙坊、仁和坊、河大坊、开宝坊、顺河坊、工业基地遗迹保护为主体的“五坊一基地”文化街区保护项目,扩围增容“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加快阳光湖片区开发建设。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微改造方式,大力推进“顺河坊”文化街区建设,获批国开行项目授信2.8亿元,成为全国首单成功获批的大运河项目,推动汴绣、灯笼张等传统工艺振兴和产业化,逐步建成“居民在生活、商户在经营、市民在休闲、游客在体验”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委网信办 何嘉鹏、管振华、常少丹)
责任编辑:陈璐